【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章启群]《月令》思想纵议
——兼议中国古代天文学向占星学的转折
  作者:章启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2-14 | 点击数:18972
 

  与农耕生活相关的上古文献还有《诗经·七月》:

  七月流火,

  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

  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

  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

  八月载绩。

  ……

  五月斯螽动股,

  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

  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七月》节选)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结,《诗经》不仅是诗歌史和文学史的宝藏,也是社会学和思想史的宝藏。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豳风·七月》的产生年代大约是西周初期,即公刘处豳时期。21这首民歌,不仅描述了一年之中每个月具体的农事,描述了劳动者生动鲜活的思想情感,包括春日里的欢快、秋收的喜悦、酒宴上的欢庆、肃穆的祭祀活动以及对于统治者的抱怨和无奈,还记述了天象与季节农时的关系,是我们见到的最早的描述关于季节与农耕生活的可信文献。但它只是素朴地描写四季物候和农家生活,还没有涉及神道、声律、臭味、政事、颜色等。

  再看看《月令》: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皡,其神句芒,其虫麟,其音角,律中大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羶,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路,驾苍龙,载青旂,衣青衣,服仓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齐(斋)。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遂行,毋有不当。乃令大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毋失经纪,以初为常。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榖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反,执爵于大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酒。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经、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民道,必躬亲之。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是月也,命乐正入学习舞。乃修祭典,命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牝。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杀孩虫、胎、飞鸟,毋麛,毋卵。毋聚大众,毋置城郭。掩骼埋胔。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天秧。兵戎不起,不可以从我始。毋变天之道,毋绝地之理,毋乱人之纪。孟春行夏令,则风雨不时,草木蚤落,国时有恐;行秋令,则其民大疫,猋风暴雨总至,藜、莠、蓬、蒿并兴;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雪霜大挚,首种不久。(节录“孟春之月”)22

  比较一下可以发现《月令》、《夏小正》、《豳风·七月》的关系:《七月》是纯粹的农事诗,但已经把天象当作农事的必备元素;《夏小正》比《七月》更系统、细致地描述了天象、气象、季节与农事的关系,还记述历法与祭祀的关系,但没有阴阳五行思想;《月令》则不是简单的纪年纪月纪日,它把一年十二月分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对应五行之木、火、金、水,每季又分孟、仲、季三月,每月之下记其星、日、帝、神、虫、音、律、数、味、臭、记、祭。取一年中居中一日为中央土,亦记其星、日、帝、神、虫、音、律、数、味、臭、记、祭。它不完全是历法,而是以十二律为经、五行为纬构成的一种天人模式。23这里,五音、无色、五味、五方、十二律与天地日月、山川草木、鸟兽鱼虫、鬼神祖先、男女老少等交互一体,与季节发生特定的关联,同时对于帝王后妃、文武百官与士农工商的生活与劳作也逐一安排,展示了中国当时社会生活的全景图。很明显,其中五行思想得到十分成熟和充分的表现。冯友兰先生说:在《月令》中,“阴阳五行家以传统的术数为资料,以五行观念为基础,用以解释他们所日常接触到的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他们因此虚构了一个架子。在他们的体系里面,这是一个时间的架子,也是一个空间的架子,总起来说,是一个世界图式。”24

  以上所述,表明《月令》与《夏小正》、《诗经·七月》之间具有一种思想传承关系,《豳风·七月》可以说是《月令》的最早形态,《夏小正》居中,《月令》在某种意义上则是《豳风·七月》的终结形态,而且成了一种模式,一种上古天人关系的模式。25《月令》作为一种专门之学,除了在历法方面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而且作为一种宇宙观和意识形态,对汉人产生了深刻影响,汉代经学打上了这个模式的深深印记,并且影响了整个中国古代思想。26

  为什么在中国上古会形成这样的天人模式呢?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人文与社会 2012/11/16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陈美东:中国古代历法概说
下一条: ·[章启群]《月令》思想再议
   相关链接
·薛梦潇:《早期中国的月令与“政治时间”》·[胡司德]早期中国的饮食“月令”:秋食麻与犬,冬食黍与彘
·[章启群]《月令》思想再议·陈美东:中国古代历法概说
·[朱承]《礼记·月令》的自然、生活与政治·[刘海鸥]《月令》的生态保护思想与中国传统生态法律
·[王锷]《月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及其成篇年代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