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章启群]《月令》思想纵议
——兼议中国古代天文学向占星学的转折
  作者:章启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2-14 | 点击数:18522
 


  摘要:汉代有“月令明堂”之学,后绝传。今人关于《月令》的专门论文几乎不见于典册。本文在简单梳理《月令》文本形成过程的基础上,试图论证《月令》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向占星学转折时期的作品,既展示了中国上古农耕生活的宇宙观,又具有强烈的阴阳五行和占星学色彩,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月令 逸周书 古代天文学 古代占星学


  《月令》现存于《吕氏春秋》、小戴《礼记》之中。《淮南子·时则训》与《月令》内容基本相同,略有增删。《逸周书》存《月令》篇目。1

  汉代有“月令明堂”之学,后绝传。今人只是把《月令》作为与古代天文历法相关的文献看待。但《吕氏春秋》与《淮南子》属于帝王书一类2,《逸周书》作为史书,实质具有《尚书》的性质,它们都把《月令》收入其中,尤其是《吕氏春秋》将之作为“十二纪”之首,由此可见《月令》与当时统治思想理念之间的内在相通。后来《月令》收入小戴《礼记》,在汉代就成为儒家经典,也表明它在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本文试图就《月令》的思想史意义进行初步探索,并对其文本形成时间进行简单梳理,有关话题也涉及到中国上古天文学的性质及其向占星学的转折。

  一、《月令》与《逸周书》

  《吕氏春秋》“十二纪”之首篇与《礼记·月令》文字几乎完全相同。所不同者如《礼记·月令》“某日立春”,《吕氏春秋》作“某日乃春”,“帝藉”作“藉田”,“大”作“太”等,不害其义。《淮南子·时则训》则有增删,而前两个文本的不同文字在《淮南子·时则训》中各有同异。由此可以判定,这三个文本基本上属于同一来源。

  《吕氏春秋》为吕不韦在世之时其门客所编纂,成书于秦统一之前,《礼记》为汉儒生编纂,因此,学界历来认为《月令》本属《吕氏春秋》,而《礼记》抄袭之。3《淮南子·时则训》成书时间不会早于前二者,这是定论。

  《吕氏春秋》被认为是辑存古代典籍最重要的书,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殷周佚说,赖以谨存,尤可宝贵。”4遍观《吕氏春秋》,不难发现,它除了对于儒、墨、道、法、刑、名、兵各家进行整合、阐发之外,没有任何新的思想和学说出现。因此,我们也可以推断其中的“月令”不可能是它的原创作品,《月令》一定还有更早的文本来源,而且还应该是相对完整、基本定型的文本。

  从这个推论出发,我们必然想到有《月令》存目的《逸周书》。今《逸周书》十卷,篇目70,《序》1篇,合71篇,文存59篇,有孔注者42篇。《逸周书》长期被认为是伪书,不为学界所重。但根据最新研究,《逸周书》最早的文本应该是西周王室文件的汇编。它经过历代战乱,虽有散乱、佚失,也有后人增删、补阙,但其中存在部分原始文本是可能的。

  黄怀信先生研究发现,最早引用《逸周书》见于《墨子》、《战国策》。此外,《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亦有引文。当时人称《周书》,《左传》引文称《周志》或《书》,晋碑《齐太公吕望碑》称汲冢竹简中有《周志》。司马迁、郑玄、马融、王符、杜预、郭璞《山海经》注等称《周书》,许慎《说文解字》、郭璞《尔雅》注称《逸周书》。他得出结论认为:《逸周书》71篇编订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22-前339年之间。5

  罗家湘先生大致梳理了《逸周书》文本的流传路径,认为“《逸周书》是以春秋早期编成的《周志》为底子,在战国早期由魏国人补充孔子《尚书》不用的材料以及当时流行的兵书等,编为《周书》。刘向整理的《周书》有71篇,晋孔晁为之作注,唐代仅存45篇,唐后又佚3篇。西晋时汲冢出土《周书》,见载于《隋书·经籍志》等,唐后人将剩下的42篇孔注本与汲冢本参并为一,称为《汲冢周书》。明以后,逐渐改称《逸周书》。”清修《四库全书》名之以《逸周书》,沿用至今,这就是今天《逸周书》书名的来历。6由于今本《逸周书·器服》基本上确认为是记载汲冢主人随葬品的遣册(清单),因此也可以确定现存《逸周书》与汲冢竹书之间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汲冢墓主是战国时期魏王,由此可知,现存《逸周书》至少有部分文本的年代最晚不晚于战国。

  这些结论给我们寻找更早的《月令》文本提供了可能。

  其实,关于《逸周书》与《月令》的关系,东汉蔡邕《明堂月令论》就有断论:“《周书》七十一篇而《月令》第五十三,秦相吕不韦著书,取《月令》为《纪》首;淮南王安亦取以为第四篇,改名曰《时则》,故偏见之徒或云《月令》吕不韦作,或曰淮南,皆非也。”7他的看法很明确,《月令》的最早文本存于《逸周书》,《吕氏春秋》、《礼记》、《淮南子》皆抄录此本。而且蔡邕认为《逸周书》的作者是周公,因此,他也明确说:“《月令》周公所作。”8

  又《隋书·牛弘传》曰:“今《名堂月令》者,郑康成云:‘是吕不韦著,《春秋》十二《纪》之首章,礼家钞合为《记》。’蔡邕、王肃云:‘周公所作。’《周书》内有《月令》第五十三,即此也。”这些观点宋代王应麟《困学纪闻》亦有所述:“《汉书·艺文志》:‘《周书》七十一篇。’刘向云:‘周时诰誓号令,盖孔子所论百篇之余。’隋唐《志》系之汲冢,然汲冢得竹简书在晋咸宁五年,而两汉已有《周书》矣。……马融注《论语》引《周书·月令》,皆在汉世。”9可见两汉时期不仅《周书》流传,而且《月令》还在《周书》之中。

  但问题在于这个《周书》与汲冢《周书》以及今本《逸周书》是什么关系?考蔡邕等人记述,汉代《周书·月令》与《吕氏春秋》、《礼记》中的《月令》也是同一文本。据此可以推出两种结论:第一,《汲冢周书》有《月令》,后来与汉代《周书》整合,即为今日所见之《月令》。这样《月令》的文本至少可以推上战国魏安釐王(前276-254年)时代;第二,《汲冢周书》没有《月令》,现存《逸周书·月令》或是汉代流传《周书》中的《月令》,或是汉儒后来的编纂。如果属于汉儒编纂,那么,它的源头又重新回到《吕氏春秋》。

  现在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肯定上述哪一种结论。从历代史书“艺文志”对于《逸周书》的记载情况,我们虽然不能得到明确的判断,但觉得得出第一种结论的可能性很大:

  《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书类》:“《周书》七十一篇,周史记。”

  《隋书·经籍志·杂史类》:“《周书》十卷,汲冢书,似仲尼删书之余。”

  《旧唐书·艺文志·杂史类》:“《周书》八卷,孔晁注。”

  《新唐书·艺文志·杂史类》:“《汲冢周书》十卷;孔晁注《周书》八卷。”

  《宋史·艺文志·杂史类》:“《汲冢周书》十卷,晋太康中于汲冢得之。”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二十二:“《汲冢周书》十卷。晁(公武)氏曰:‘晋太康中汲郡与《穆天子传》同得。’晋孔晁注:‘盖孔子删采之余,凡七十篇。’”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人文与社会 2012/11/16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陈美东:中国古代历法概说
下一条: ·[章启群]《月令》思想再议
   相关链接
·薛梦潇:《早期中国的月令与“政治时间”》·[胡司德]早期中国的饮食“月令”:秋食麻与犬,冬食黍与彘
·[章启群]《月令》思想再议·陈美东:中国古代历法概说
·[朱承]《礼记·月令》的自然、生活与政治·[刘海鸥]《月令》的生态保护思想与中国传统生态法律
·[王锷]《月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及其成篇年代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