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朱莉]客家山歌研究成果综述
  作者:朱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10-29 | 点击数:11651
 
王耀华的《客家山歌音调考源》[5]一文,对于客家山歌与中原地区山歌以及南方原住居民山歌三者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作者主要是从调式色彩出发进行论述的,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令人信服。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介绍了徵、羽、宫三种客家山歌的音调概貌。第二部分运用比较的方法,列举谱例进行分析,从比较中分别探寻了徵、羽、宫调式的客家山歌音调的渊源。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简短结语。作者作出如下的推断:(1)徵调式是客家山歌的主流,是随着客家先民南迁从中原地区带过来的;(2)羽调式的客家山歌则主要是受到了南方汉族和少数民族音乐影响而形成的;(3)宫调式的客家山歌则是畲、客音乐文化相互交流的产物。笔者比较赞同他的这个推断,同时认为这种思路是很有指导意义的,即使作者的推断并非完全正确,但他的这种研究方式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当然,正如作者所指出的,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大量的资料和实地的考查才能进一步深入,才能得出更令人信服的结论。
沙汉昆的《发展客家山歌的一些设想与实验》[6]一文,则是从发展客家山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主张。作者在文章的开始部分写自己1963年在兴宁搜集了45首客家山歌,并对其调式、音阶、音域、结构四个方面作了精确的统计,然后依据统计结果的计算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一部分显然不是文章的重点,但笔者却十分赞同他的这种借助数据统计的研究方法,结论是立足于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不是研究者的主观臆断,因而是较科学的也是具有说服力的。接下来的第一部分,作者提出从音阶、音域以及结构面对客家山歌进行扩展。第二部分提出从调式类别上对客家民歌进行发展。第三部分提出运用调式转换、调式交替进一步发展客家山歌。每一部分中作者都举出大量的实例进行论述,并把实验的结果也列举出来使读者一目了然。为探索运用客家山歌素材进行创作的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此文的独特视角以及其中渗透的科学研究方法,对于客家山歌的研究是大有裨益的。
 
二、客家山歌微观研究的成果
 
从微观角度出发对客家山歌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当然,有些成果是在宏观研究的基础上取得的,同时微观研究也推进了宏观研究,有时二者很难截然分开。如温著的第二章就属于微观研究,而其它部分则是宏观研究。
这方面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一些论文当中。如温萍1997年的文章《粤东情歌—谈广东东江沿岸的客家山歌》[7],首先将东江客家山歌分成了三个更小的色彩区:(1)北部(上游)区,包括龙川、和平、连平县,处于偏僻山区,该地区山歌激越、奔放,跳动较大。(2)中部(中游)区,包括东源、紫金等县,有缓慢抒情的山歌也有豪爽而高亢的。(3)南部(下游)区,包括博罗、惠阳等县,地处平原和滨海地区,山歌特点是平和、抒情委婉。随后,作者又从歌词的题材、体裁,音乐的调式、音阶、旋法以及曲体结构诸方面对东江地区的山歌进行了总结。作者为客家山歌色彩区的划分作了有益的尝试。
在王耀华和刘春曙合著的《福建民间音乐简论》[8]一书的第一章第三节——《福建汉族民歌的色彩区及其调式、音调》中,对福建省的客家山歌进行了论述。作者将福建省的客家山歌分成了两个色彩区:(1)闽西客家山歌色彩区,包括闽西旧属于汀州府的长汀、上杭、武平、永定、宁化、清流、归化等县和连城部分地区。该地区客家山歌特点是徵调式为主,羽调式次之,强调商、羽二音。(2)闽北客家山歌色彩区,包括福建省西北部的邵武、光泽、建宁、泰宁、将乐、顺昌六县。由于该地区居民是由江西省迁移过来的,因此,这一地区客家山歌的特点与江西的客家山歌有些类似之处,如常以吃号性的“哎呀咧”开始。另外,该地区的山歌羽调式占优势,也有徵调式的(旋律多样)。
严永通、凌火金合著的《广西客家山歌研究》[9]一书,是关于广西客家山歌的专著。该书主要对广西客家山歌的歌词进行了论述,没有涉及音乐。全书共分八章:第一章,句式形体结构,对广西客家山歌的歌词结构形式进行论述,将其归纳为三言体、四言体、五言体、六言体、七言体、十一言体以及杂言体七种形式。第二章,韵律,主要论述广西客家山歌的押韵及换韵方式、客家方言的平仄声问题。第三章,主要表现手法,论述了广西客家山歌继承传统的赋、比、兴三种手法和比拟、双关、夸张、引用、蝉联、反复的表现手法。第四章,与其他歌谣相互影响和吸收,介绍广西客家山歌与本地民歌以及壮族、瑶族的相互影响和吸收情况。第五、六、七、八章则根据功能的不同分别对仪式歌、劳动歌、劝戒歌、情歌进行了论述。全书内容丰富多彩、论述细致入微,为我们了解客家山歌的题材内容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料。通过这本专著我们也可以了解广西客家人的民俗、精神风貌、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的情况。
李勤科撰写的《梅县地区客家山歌初探》[10]一文,多视角地论述了梅县地区的山歌。该文第一部分论述了客家人的源流,对客家人的习俗和特点作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在第二部分中除了从调式、音阶等方面论述客家民歌之外,还对梅县地区客家山歌的润腔方式和表演方式进行了论述,目前别的文章中没有涉及到这些方面或很少涉及。
谢高的《梅县地区宗教音乐与民歌关系》[11]一文,从宗教与民歌关系的角度对梅县地区山歌与道教、佛教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文章的视角是很独特的,是对客家山歌研究与宗教文化研究相结合的有益尝试。作者在文章前两个部分对梅县地区人民的宗教信仰状况作了简单介绍,然后论证了山歌歌词对于佛教音乐唱词的影响,最后作者以实例论证了佛、道二教对于民间音乐的吸收(其中包括对客家山歌的吸收)。客家山歌与宗教音乐关系的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该文的作者为客家音乐的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视角。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李福清]外国研究中国各族神话概况
下一条: ·[李学兰]中国民间法研究学术报告(2002-2005年)
   相关链接
·[王维娜]“有情”与“无情”:长汀客家山歌主题研究·[郑紫苑]传承与创新:人类学视野下的龙川县客家山歌剧团研究
·[李雄飞 李院芬]客家山歌传说研究·[万建中]客家山歌需要有人作专门的研究
·[刘晓春]客家山歌传承的文化生态·[张红]两难选择:赣南客家山歌保护还是创新
·[李黛岚]从客家山歌看客家妇女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陈文红]从客家山歌看客家妇女的精神个性
·[李广贞 钟璟]社会变迁中的铜鼓客家山歌状况调查·[杨帆]谈客家山歌的民系特色
·[钟俊昆]客家山歌与彝族诗歌的特质比较·[谢重光]客家山歌文化渊源新论
·[万建中]钟敬文客家山歌研究评析·[揭英丽]都市里的草根:广州市越秀客家山歌墟考察
·[刘晓春]客家山歌的传承方式·[揭英丽]客家山歌研究综述
·[万建中]歌谣学运动的代表性成果·[黄鹤]客家山歌的情恋母题与植物意象探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