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3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3年会专区

[涂亚君 东杰夫]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
  作者:涂亚君 东杰夫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3-10-13 | 点击数:2283
 

中国民俗学会2023年年会论文• 

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
涂亚君 东杰夫
(黑龙江省鄂温克族研究会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戮力同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增强国家的向心力、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鄂温克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是黑龙江省10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是嫩江流域的原著居民。近几年来黑龙江省不断强化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大力弘扬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民族文化底蕴得到挖掘,鄂温克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增加了民族群众的收入,非遗项目瑟宾节助力了民族乡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快促进民族乡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使鄂温克族瑟宾节国家非遗项目得到更好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鄂温克族;非遗保护传承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佟兆岁]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
下一条: ·[万水清 朱婉尚婕 稽明星]基于文化聚落中的都市茶馆变迁
   相关链接
·[张竹村]国际非遗保护领域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工匠管理机制分析与启示·[张辉刚 唐钰镥 王宇澳]家国同构:中国传统仪式中文化身份认同的追溯与统合
·[喻博煊]成为“侨仙”:黄大仙信仰的海外传播与在地化·[游红霞]谱系理论视角下民俗文化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理与路径
·[邢光耀]少数民族神话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魏鹏翔]中华民族共同体视角下的西南芦笙民间传说研究
·[王雨铭]生成性遗产:民间文学类的非遗保护建构·[王心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在地实践:以浙江省“3+N 保护行动(2018-2024)”为主线
·[王淑英 范家婧]多民族共享文化符号:诸葛亮传说在版纳、普洱地区的族际流动·[邵卉芳]民俗学的担当:学科教师如何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娘本]民间故事歌《方四娘》在西北多民族中的流传·[陆慧玲]非物质文化遗产叙事的时间重心:朝向当下与未来的遗产保护理念
·[林玲]抗日战争时期炎黄神话的族源记忆和认同凝聚·[林晨滢]从嘉峪关传说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间路径
·[李媛媛]数智时代非遗保护政策演进理路·[李玉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新疆巴里坤汉族英雄叙事结构与国家文化认同
·[李永良 李璐]民间美术非遗保护出版研究乱象刍议·[赖伟鸿]回归戏剧表演传统:从“戏/俗二分”到“戏/俗并置”的非遗保护范式转型
·[葛玲]当代赫哲族“伊玛堪”传承情况调查·[高崇勋 周恩 吕志华]非遗保护视域下山东地方戏曲助力民俗场馆建设研究报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