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在地实践:以浙江省“3+N 保护行动(2018-2024)”为主线
王心怡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摘 要:中国加入非遗公约二十年来,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在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积极推进非遗保护的能力建设,探索遗产项目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机制。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针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项目提出开展“3+N”保护行动,并于 2018年在浙江省展开试点,该保护行动与“八个一”保护措施等浙江省地方非遗保护实践的先进经验一同,形成非遗保护区域实践的“浙江经验”。本文以浙江省“3+N”保护行动为主线,以浙江省域内开展的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非遗保护工作为循证线索,一方面关注到“浙江经验”在建立评估机制、加强遗产建档和设立联动保护机制几个方面具有操作层面的借鉴意义,另一方面,也对建档资料如何加以利用,在保护实践中如何打破行政区划和属地管理的藩篱、加强地域间合作等问题进行反思。最后,提出可以借鉴国际非遗保护的经验,基于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搭建国家和地方层面非遗保护的“合作框架”,为项目保护单位间合作和部门间协作提供契机。
关键词:非遗保护在地实践;“3+N”保护行动;制度化探索;“浙江经验”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