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学会大事记

CFS秘书处编,施爱东执笔:《中国民俗学会大事记(1983-2018)》


    中国民俗学会自成立以来,多次举办全国规模或重要的国际学术活动,例如:

  首届全国民俗学讲习班(1983年8月,北京):钟敬文、费孝通、杨成志、杨堃 、马学良、白寿彝、罗致平、常任侠、容肇祖、刘魁立等著名学者,围绕着民俗学的基本概念、学科体系、理论和方法等亲自授课,先后有近200名学员参加了听讲。当前国内各地活跃的民俗学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乃是这次讲习班的学员。事后由张紫晨选编,出版了《民俗学讲演集》(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

  中国民俗学会首届学术讨论会(1985年11月,北京):这次会议检阅了我国民俗学恢复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有74位代表提交了60多篇论文。会议标志着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已由思想理论准备阶段转折为广泛的调查和研究阶段。会后由张紫晨选编,出版了《民俗调查与研究》一书(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

  全国中青年民俗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1987年3月,贵阳): 这次研讨会标志着中青年学者已经成长为中国民俗学的一支重要的中坚力量,民俗学的队伍建设后继有人。共有89位代表提交了63篇论文,还有5位日本学者应邀参加。会后还组织赴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俗学的实地调查。

  第二届全国民俗学讲习班(1987年9-10月,北京):先后有26位著名学者系统讲授了民俗学的基本课程,内容涉及民俗学的基本理论、民俗学史、民间文艺学、比较民俗学、文艺民俗学、方志民俗学和民俗学的方法论等。与民俗学有关的一些专题讲座,则有民族学、宗教学、伦理学、社会学、博物馆学等。此外,对日本、朝鲜和欧洲诸国之民俗学的介绍,也在课程设置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讲习班的学员来自全国各省区。通过讲习班的形式,为民俗学进一步培养了人才。

  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1988年10月,北京): 这次大会收到约100篇论文,大会宣读44篇。从论文看,反映中国民俗学研究的领域逐步扩大,民俗学的分支研究也逐渐兴起,田野方法开始进一步受到重视。会议尤其强调,民俗学研究要切合中国社会实际,积极参与社会变革中各种新问题的研究。

  中国民俗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1989年10月,南昌):有75人参加了这次主题为中南区域民俗研究的学术研讨会,并提交了73篇论文。会议反映了中国民俗学新的发展趋势,即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具体调查专题不断得到加强的同时,各地学者开始协同合作,对区域民俗文化进行调查研究,以揭示某一区域民俗的总体风貌。基于实地田野调查资料的论文,比重有较大幅度增加。

  中日联合考察(1990年3月至1992年3月): 中国民俗学会和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合作,成功进行了为期3年的中日江南稻作农耕民俗文化的考察与研究,数十位中国两国民俗学家混合编组,一起在中国的江苏、浙江和日本的关东、冲绳等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民俗学调查。事后出版了调查论文集《中国江南的民俗文化——日中农耕文化的比较》(日文,福田亚细男编,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1992年)。

  中国民俗学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暨第五次学术讨论会(1993年10月):有103位代表出席会议,钟敬文教授做了题为“民俗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的大会报告。钟教授的报告,集中论述了应用民俗学研究、现代都市和民俗的关系、民俗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防止学术庸俗化、建设中国特色民俗学体系等问题。日本社会人类学家渡边欣雄教授应邀介绍了日本民俗学的状况。从会议收到的论文看,民俗学的基础理论、田野调查和应用研究均有一定发展。会议提出了搜集、抢救、整理和科研相结合;重视民族文化传统,注重中国民俗学自身理论特点,深入研究中国民俗事象与中国民俗科学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会后,由中国民俗学会编辑出版了《中国民俗学研究》(第一辑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年)。

  中国民俗学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暨中国民俗学运动80周年纪念大会于199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约有140多人与会。作为本世纪中国民俗学会最后一次重要的学术活动,会议总结了中国民俗学运动80年来历史经验,提出了中国民俗学今后发展的目标,堪称是继往开来,解放思想,学术氛围空前活跃的大会。钟敬文教授做了题为“建设中国民俗学学派”的学术报告,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中国民俗学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暨“新时期中国民俗学的发展与民俗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7月15日-17日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的150多位民俗学者参加会议,有130多篇论文在会议上进行了交流。16日下午大会听取了刘魁立先生代表第四届理事会作的工作报告、陶立?先生作的关于关于修改学会章程的报告和贺学君作的学会财务报告,代表们对三个报告进行了认真的审议。17日下午进行换届选举,选举出第五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大家一致推举刘魁立先生担任中国民俗学会会长。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于2003年11月22-23日在北京朝阳区郡王府隆重举行。会议就20年来学会的学术成就、中国民俗学的发展,以及当前的重要理论问题同时召开了学术研讨会。纪念大会的开幕式由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高丙中主持,理事长刘魁立先生回顾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20周年以来的工作实绩与学术成就;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在发言中特别强调中国的民俗学者要为人民服务,不但要为生活在现在人民服务,更要为人民的祖先和后代服务。全国文联主席周巍峙、中国民研会书记白庚胜、中国民族学会会长郝时远、中国社会学会会长郑杭生等到会祝贺,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贺辞。我会副理事长陈勤建、贺学君、柯扬、宋兆鳞、陶立璠、王文宝、乌丙安、周星等都在研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此次学术纪念活动得到了北京市朝阳区政府文委会和北京民俗博物馆的鼎力支持, 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或发言提纲79篇,日本的民俗学者繁原央、福田亚细男、河野真、西胁隆夫、小岛樱礼、小熊诚、樱井龙彦等教授专程来到北京与会,并和来自全国各地、台湾地区及海外的近百名会员一道参与了4个小组的论文发表和分组讨论。会议期间,代表们还参观了东岳庙、观看了杂技表演,部分专家和学者还参加了北京民俗博物馆(东岳庙内)的研讨会,就该馆的建设和民俗文化展示等问题,集思广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开幕式上,中国民俗学会还为25位专家学者颁发了突出贡献奖的证书和奖章。

   中国民俗学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暨“新世纪的中国民俗学: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3月31日-4月2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大会。中国民俗学会第五届理事长刘魁立先生致开幕词。秘书长高丙中教授代表第五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学会副秘书长萧放教授和万建中教授分别代表学会秘书处向大会作财务报告和关于修改中国民俗学会章程的报告。2日上午的闭幕式上,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民俗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并按照选举程序产生了学会新的领导班子,刘魁立先生任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叶春生、陈勤建、段宝林、柯杨、贺学君、李惠芳、白庚胜、陶立璠、刘铁梁、叶涛、高丙中、朝戈金、周星、齐涛、黄永林、赵世瑜当选为副理事长,乌丙安先生被聘为中国民俗学会荣誉理事长,宋兆麟先生为中国民俗学会首席顾问。

  中国民俗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2010年年会于2010年11月20日-24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名会员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国民俗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国民俗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中国民俗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推选出新一届会长、副会长。11月21日上午的开幕式由贺学君主持,柯杨致开幕词;陈勤建、乌丙安、万建中、朱刚、福田亚细男、刘魁立等做了大会发言。21日下午和22日上午,会议分为三个小组进行学术讨论,与会代表就中国民俗学的学科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民俗事象的调研等展开讨论。11月22日下午,大会召开全体会议,由刘魁立主持会议,叶涛做《中国民俗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施爱东做《关于修改<中国民俗学会章程>的报告》,与会代表审议并通过了上述两个报告。在刘魁立的主持下,与会全体会员代表选举产生了中国民俗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安德明等116名会员当选为新一届理事会理事。在叶涛的主持下,中国民俗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召开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由37名理事组成的中国民俗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在随后举行的中国民俗学会第七届常务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选举朝戈金为会长,巴莫曲布嫫、陈勤建、董晓萍、高丙中、贺学君、黄永林、刘德龙、刘铁梁、叶涛、赵世瑜、赵宗福为副会长,叶涛兼任秘书长。11月22日下午17点30分,中国民俗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2010年年会举行闭幕式,赵宗福主持会议。朝戈金代表新一届理事会宣布聘请刘魁立、乌丙安为学会荣誉会长,聘请柯杨、陶立璠、段宝林、叶春生、李惠芳、宋兆麟、齐涛、周星、白庚胜为学会顾问。在闭幕式上,朝戈金代表学会新一届领导班子表示,将努力团结全国广大的民俗学工作者,在民俗学学科建设、提升民俗学学科在我国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加强对外学术交流、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建设与保护实践等方面做出新的贡献。

  此外,由中国民俗学会组织、参与,或和各兄弟民俗学学术团体联合举办的重要学术活动还有:中国首届渔岛民俗学术讨论会(1991年4月,浙江玉环)、1994年学术年会(1994年11月,山东乳山)、语言与民俗国际学术研讨会(1996年5月,辽宁新民)、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国际学术研讨会(1995年11月,江西南昌)、中国民间文化(民俗学)高级研讨班(1996年9月,北京)、海洋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1998年8月,山东青岛)、河北省赵县范庄“龙牌会”考察(1996-1999)、东岳论坛(2005,2006,2007,2008,北京;2009,2010,山东)、海峡两岸民间文化学术论坛(2009、2010),以及嘉兴论坛(2009、2010、2011)等。

  中国民俗学会和日本、韩国、美国、德国、芬兰、俄罗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民俗学组织和著名民俗学家,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及学术交流关系,除不断有众多人次的中国民俗学家出访和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外,中国民俗学会还多次接待了邓迪斯、任东权、崔仁鹤、加藤千代、坪井洋文、渡边欣雄、福田亚细男、佐野贤治、李福清、贺大卫、鲍杰尔、琼斯、罗仪德、鲍曼、弗里等世界各国著名的民俗学家,不仅增加了了解,扩大了交流,也促进了中国民俗学对世界人文学术的贡献。 

  2010年,陶立璠整理的《中国民俗学会大事记(1978—2009)》发布在中国民俗学网,以公开征询意见;2013年,施爱东重新梳理的《中国民俗学会大事记(1983—2013)》在当年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报告会期间印发给了与会代表;2018年,中国民俗学会秘书处编、施爱东执笔的《中国民俗学会大事记(1983—2018)》由学苑出版社正式出版。


 

 

·《中国民俗学会大事记》(1978—2009):意见征询
·[陶立璠]难忘一九八三
·中国民俗学会2005年工作总结
·中国民俗学会2004年工作总结
·中国民俗学会大事记(2001年)
·中国民俗学会挂牌仪式在北京民俗博物馆举行
·秘书处工作小结(2001年—2002年5月)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