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成为“侨仙”:黄大仙信仰的海外传播与在地化
喻博煊
(中央民族大学)
摘 要:黄大仙信仰是海外华人群体中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信仰形式。从发展传播的视角看,黄大仙信仰形成于东晋年间,成熟于唐宋时期,自 19 世纪随华人移民传入东南亚及欧美地区,最初主要以求签、祈福等个人化仪式为主;20 世纪中叶,随着海外华人社群的稳固与宫观建设,信仰逐渐制度化和社群化,形成稳定的信仰实践体系;进入 21 世纪,黄大仙信仰在全球华人社群中呈现出跨文化、在地化的发展态势,既保持传统仪式,又融合当地文化特色。从社会功能的角度看,黄大仙信仰表现出强烈的精神寄托与伦理实践功能:它既为个体提供心理慰藉和生活指导,又通过慈善、互助、节庆等行为强化社群凝聚力和文化认同。在海外华人社区,围绕黄大仙形成的信仰网络既能够增强个体归属感,同时也构建了互动性的文化共同体,民间信仰成为了海外华人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黄大仙信仰的海外传承体现了华人将地方神祇转化为跨域生存策略的文化实践,也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研究提供了民间信仰视角的实证支撑。
关键词:黄大仙信仰;海外华人;在地化;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