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护漕治水:明代宝应地区碧霞元君信仰的在地实践
王硕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
摘 要:面对饱受水患侵扰的生态困境,在明代宝应地区碧霞元君信仰的落地生根中,治水护漕成为了碧霞元君的主要职能。嘉靖壬戌大水后出现的碧霞元君移埽定堤等神迹传说,为其治水提供了合法性;碧霞宫择址于晏公庙旧址这一水利要冲,更进一步将其嵌入运河治水信仰体系;而仿泰山形制的空间布局不仅强化了其神圣性,更建立了泰山文化与运河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然而,这一治水职能在为人们提供精神慰藉的同时,亦为其日常生活带了新面貌。生态改善、风微浪稳常被认作是碧霞元君神力的显现,随之而来的大量香火收入,又通过制度化分配,有效协济了军饷与马价,大幅减轻了人们的徭役负担,并将部分投入水利工程的建设,形成了“以神养民”的强大反哺力量。与此同时,大量跨域跨阶层的香客,使碧霞元君在官民共奉中逐渐具有了护漕佑国的功能。这一信仰实践深度嵌入了地方社会,形塑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与日常生活,最终完成了在地化调适、神圣空间的创造性建构以及信仰资源的世俗化转化。
关键词:碧霞元君;治水;民间信仰的在地化;泰山;运河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