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邓启耀 徐杰舜]视觉人类学与图像时代
——中山大学邓启耀教授访谈录
  作者:邓启耀 徐杰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6-06 | 点击数:19577
 
徐:我觉得您搞这个视觉人类学越来越有趣了!照这样看来,视觉人类学在21世纪来里将会有相当大的发展,你们已经从学科建设方面做了这么好的一个建构,现在正在积极实践,衷心地祝愿你们的视觉人类学能做得越来越好,有更大的发展!
邓:谢谢徐老师!
徐: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
 注释:


[1] 邓启耀主编,邓启耀、和力民撰文《云南美术全集.云南岩画艺术》,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即出。
[2] 参见赵仲牧《赵仲牧文集:思维学、元理论、哲学卷》,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3] 即C.R.巴伯(C.R.Barber)的《人生历程――人类学初步》(云南教育出版社,1988)和J.R.坎托(J.R .Kantor)的《文化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
[4] 邓启耀《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2004年再版。其中,赵仲牧教授的长序是点睛之笔。另外两本图像研究类书是《宗教美术意象》和《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均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5] 邓启耀《巫蛊考察――中国巫蛊的文化心态》(繁体字版),台北:汉忠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华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1998年6月第一版;《中国巫蛊考察》(同上书,简体字版),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版。
[6] 最早的6人为研究民族音乐的周凯模,研究民间面具的郭净,研究哈尼族梯田文化的王清华,研究影视人类学的郝跃骏,做群众艺术的画家赵耀鑫,以及我。
[7] 参见周文中、邓启耀《民族文化的自我传习、保护和发展》,“文化史论丛书”总序,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5。
[8] 参见云南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美中艺术交流中心主编《云南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高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1999,会议资料;邓启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和经济》,《人文世界.中国社会文化人类学年刊》,2001年第一辑,收入周大鸣主编:《21世纪人类学》,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版;邓启耀《湖的听者――泸沽湖生态民俗与民间文学考察》,《民俗学刊》,2002,4,澳门出版社;邓启耀《民族文化的养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国民族报》,2002,6,18,五版。邓启耀《高原湖族群文化、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南宁:《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二期;《山茅野菜的意义――少数民族传统采食习俗及生态、文化观念》,台湾:财团法人中国饮食文化基金会出版《第八届中国饮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7月;邓启耀《泸沽湖纪事》,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9] 见与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调研规划处合作项目《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总体规划》,提交1999年1月“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研讨会”审议。修改后2001年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在报上公布;邓启耀《多元文化交汇之地的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社会主义论坛》,2000年第三期。
[10]郭辉军、范建华主编《云南生态环境、民族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
[11] 云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美中艺术交流中心等《巍山文化谷――对文化遗产保护和未来发展的建议》,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12] 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3] “西南研究书系”,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3—1998年。
[14]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北京:三联书店王铭铭1997。
[15] 科大卫 2004 《告别华南研究》,载华南研究会编《学步与超越――华南研究会论文集》,香港:文化创造出版社科,2004,2。
[16]科大卫、箫凤霞,1995。转引自蔡志祥〈华南:一个地域,一个观念和一个联系〉,载华南研究会编《学步与超越――华南研究会论文集》。香港:文化创造出版社,2004:2。
[17] 滨下武志 1995 载《华南研究资料中心通讯》,1995年第一期。
[18] 参见邓启耀《华南传统民间仪式音乐文化结构》,载曹本冶主编《中国传统民间仪式音乐研究(华南卷)》。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
[19] 云南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美中艺术交流中心、SOM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芝加哥公司、开阔地项目:《巍山文化谷――对文化遗产保护和未来发展的建议》,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邓启耀:《古道遗城――茶马古道滇藏线巍山古城考察》,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还有我带学生写的一些调查报告,正在整理出版。
[20] 田野考察群《滇藏文化带考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
[21] 《民族文化文库.田野考察丛书》,含李旭《藏客》等,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第一版。
[22] 《民族文化文库.文化史论丛书》,含王清华《梯田文化论》(1999)、周凯模《云南民族音乐论》(2000)、王胜华《云南民族戏剧论》(2000)、范建华等《爨文化论》(2001),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
[23] 一套叫“西部人文地理文库.西行图志丛书”,由四川美术出版社1999年出版,如欧燕生的《云南纪实》;一套叫《野牛角丛书》,深圳海天出版社2000年出版,包括杨福泉的《魂路》、《殉情》,郭净的《幻面》和邓启耀的《鼓灵》。
[24] 如邓启耀的《巫蛊考察――中国巫蛊的文化心态》(繁体字版)台北:汉忠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华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1998年6月第一版;《中国巫蛊考察》(同上书,简体字版),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版,获 “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一等奖”,(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2001年9月);《灵性高原——茶马古道寻访》,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访灵札记》,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周凯模的《滇南听歌――云南民间音乐考察》,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以及多人合作的《边地中国》、《口述中国》和《音乐中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孙瑞、范建华撰文、范建华摄影:《白族工匠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大型电视纪录片《高原上的民族》中《白族工匠村》(范建华编导)。
[25] 《山茶》杂志,1980年创刊的民间文学双月刊,1994年改版。
[26] Rouch . Jean: The Camera and Man. See paut Hockings Editor: Principles of visual Anthropology, Secong edition Mouton de Gruyter 1955,P.97.
[27]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1月第一版。
[28]张江华、李德君、陈景源、杨光海、庞涛、李桐著:《影视人类学概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9月第一版。
[29] (美)保罗.霍金斯主编,王筑生、杨慧、蔡家麒编译:《影视人类学原理》,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9月第一版。
[30]王海龙:《人类学电影》。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版。
[31] Koselleck, R., Critique and Crisis: Enlightenment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modern society, 1988,Berg;Future Past: On the Semantics of Historical Time, 1985,Cambridge。参见李猛:《拯救谁的历史?》,来源:千龙新闻网。
[32] Steef Meyknecht:Advanced Course in Visual Anthropology (option video or photography ) winter-spring 2003. (注:荷兰视觉人类学家Steef Meyknecht得知我在筹上视觉人类学课程,即把他们学校的一份相关课程计划发电子邮件给我,供我参考。谨此致谢!)
[33] 参阅Layton, Robert: The anthropology of ar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王铭铭, 潘忠党主编《象征与社会:中国民间文化的探讨》,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7;以及方李莉发表在《民族艺术》等刊物上讨论艺术人类学的文章。
[34] 《视觉人类学史》最近也被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计划。
[35]邓启耀主编《视觉表达2002》。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36] Barbara Keifenheim,《超越民族志电影:视觉人类学近期的争论和目前的话题》,杨美健、康乐译(见邓启耀主编《视觉表达2002》3-18页)。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37] 详见本刊Barbara Keifenheim《影视人类学的当下处境》,杨昆译,张静红校。

收入荣仕星 徐杰舜编:《人类学世纪真言》,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上一条: ·[陈华文 徐杰舜]人类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下一条: ·[罗康隆 徐杰舜]让村民自己打开眼睛
   相关链接
·[田逸凡]现代民俗问题格意识在中国的发生和应用性探讨·[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
·[苏永前]作为对话场域的“神话/历史”:两种人类学的“神话/历史”之辨·[苏林]看见、记录、表达: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民俗文化记录
·[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周星]民俗语汇·地方性知识·本土人类学·[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
·[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
·[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胡蓉]浅议《天工开物》的人类学意义
·[马威 哈正利]在科学与人文之间:马林诺夫斯基的现代性人类学·[周大鸣]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概念创新与实践经验
·[庄孔韶]金翼山谷冬至的传说、戏剧与电影的合璧生成研究·[熊迅 张举文 孙正国] 民俗影像的操作化与可能性
·[李牧]“人类学转向”下当代艺术的文化逻辑 ·[潘宝]遗产人类学视域中的非物质文化
·[周大鸣]三十而立——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发展与展望 ·[杨庭硕] 论地方性知识的生态价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