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纲德]生活世界现象学
——胡塞尔与海德格尔(中德文)
  作者:[德]汉斯-赫尔姆特·纲德(Hans-Helmuth Gander)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24 | 点击数:21138
 

  在此意义上,对海德格尔而言,自我在生活关联的实施历史的功能中,在“自身之被操心的(bekmmerten)(即操心sorgenden)的自身占有(Selbstaneignung)的实际方式”(GA 9, 35)中,也就是说,在权能性的境遇掌握中被规定。就一种在其中在各种不同的阶段中自身提高的“实施的聚合化”(GA 58, 260)而言,这一自身掌握的过程对海德格尔来说,恰恰在“活的自身的自发性”(GA 58, 261)中赢得了它的在质性上最高程度的稠密化。这种相似之处——并非在海德格尔所切近诠释的自发性概念中被理解——,根据其倾向指出了一种与柏格森的作为自由之结构的自发性课题的切近性,当然并未去实现柏格森那里与该课题相关联的生命冲动(lan vital)的形而上学的基础。正如海德格尔所言,自发性作为“自身在其(实际历史的)生活中之实行的基本意义”,(GA 58, 261)赋予了生存的意义以其原初的含义。作为生活经验的功能,正如看到的那样,自身唯一地在境遇中当下(存在),并因而在作为自由之结构的实施优势的自发性中经验境遇,只要其内容意义的变更对海德格尔来说“成为生活世界的创造性的构形”。(GA 58, 261)它在其中自由地设置了自身构形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有助于成功地达到一种人格的同一性。一种存在的意义结构在这种构形因素中被指出,它在自发性的概念中可以认识一种对在《存在与时间》中被展开的生存论的自身成己的筹划-特征以及这个意义上的本己的此在之上的先行指明(Vorverweis)。由此,海德格尔的自身解释学同时指出了这一点,“各个生活层次中的(历史文化)的现实性的意义”(GA 58, 261)从这里得到理解。

  在早期海德格尔那里,当然不能找到超出这些指示的,对作为人类之自身规定的实际历史的空间构形的,历史文化之现实性的在人类学上进一步的突破性分析。因而显然存在这一问题,为了在其中成功地构形同一性的自身,这种拥有我自身(Mich-selbst-haben)可以以何种方式被构造。然而,为了回答这一问题,人类的在形式存在论的指示中被明了的境遇必须在那种决断性境遇(Entscheidungsituationen)之上被具体化,而后者在开端处便作为历史文化的境遇以及在查尔斯-泰勒意义上同样被发展为在道德上被规定的维度。

  海德格尔以独特的方式留白之处,胡塞尔相反则赢获了一个清晰的轮廓,如果人们切近地考察他的文化概念的话。我们从报告的第一部分已经被阐释的胡塞尔的设想开始:一个具体的生活世界总是一种文化形式。换言之,文化显现为人类的现实性,在其中他作为交互行为的存在(Wesen)与同类存在共同生活。欧洲的,即被胡塞尔称作近代的科技文化正陷入危机。如今,欧洲并非一种地理概念,而是在科学-技术的文化意义上被把握,显然,那种文化的发展在欧洲获得其开端,并且随着工业化而成为了全球的事件,地理欧洲在此事件中仅仅在许多其他声音中仍留有一丝残音。作为危机,它是向胡塞尔隐藏的,正如他在1924年的《改造》(Kaizo)中的文章中所宣称的那样,并且在其中有助于“文化革新”的时机或目标(的实现)。文化被胡塞尔规定为“对成就的把握,它在共同体化的人类的持续行动中得到实现,并且在共同体意识及其持留的传统中拥有其保留着的精神遗产”。(XXVII,21)

  借助于精神遗产的概念,胡塞尔暗示了文化不仅仅是“对人类现实性的直观和内感性的把握”。(奥特, 143)毋宁说,胡塞尔在对精神遗产的指示中,并且还在第二种意义上把握文化,即作为“最高级的规范意识和自身意识,文化在其中将其本己的现实性带入概念”。(奥特, 143)在这个意义上,在《改造》的第三篇文章中,它意味着“社会的,整体人类的(…)行为生活,以及(可以)接受‘伦理生活’的实践理性的统一构形。但是,它在与伦理的单一生活的现实类比中被理解。同样,正如这种伦理的单一生活就是产生于本己意愿中的‘革新’的生活一样,自身在实践理性意义上成为真正的人类,而其文化也被构形为‘真正的人’的文化”。(XXVII,22)这种文化观念同样在“危机”- 手稿的结尾也能找到,胡塞尔针对“理性的冲动和理性的生活的无限性”(VI,275)时强调,“理性(作为生命存在之人格主动性和习性中的特殊物)恰恰是说,人类作为在其最内在性中的人类可以从理性中产生”。(VI, 275)因而,胡塞尔可以在他对生活世界现象学的规划中强调,“人类是一种目的论存在和应然-存在,而这种目的论则支配了所有以及那种自我行为和所有物”。(VI,275f.)胡塞尔在这里宣称为生活世界现象学的伦理目标的东西,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就是“自主性的观念,(因而)就是意愿决断性的观念,它的总体的人格生活在普遍的自身负责性中被构形为生活的系统统一性”。(VI, 272)

  这里被胡塞尔当作文化观念来表达的东西,就是更高阶段的生活世界的形式。对此有效的是,对理性的信仰将在其中创造和规定文化。然而,它并非只是一种科学理性,一种在技术上被创造的合理性,后者在这里被意指。因为胡塞尔所要求的对理性的普遍信仰,在以如下方式被理解的生活世界的更高阶段的文化中有其基础:它本己的目的(Telos)恰恰就是理性自身,而理性在具体实施中被建立为普遍的理性信仰,并且由此在责任化中为世界所接受。现实地说,当对生活世界的现象学回溯将其生活的含义性展现为对一种更高的人类生活形式而言的必然前提时,这种责任化便可以展示自身。因而,换言之,生活世界现象学展现了那种伦理空间,哲学的自身思义在其中,从“意愿决断性的观念,从它的被构形为普遍自身责任性中的生活之系统统一性的整体的人格生活”(VI,272)出发,产生了新的理性概念,而根据胡塞尔,这一概念正是产生于当前的危机。就这种生活意义的理性概念而言,海德格尔对解释学的生活世界现象学的筹划同样得以开启。

  然而,这已经是另一个报告的任务了,我今天无法完成了。

  最后,在结束我的思考之前,由衷地感谢 诸位的关注。

  

  缩写:

  泰奥多-西蒙斯:《胡塞尔的现象学观念论》,纽约/伦敦,1979。

  欧根-芬克:《现象学研究》,哈克,1966。

  狄尔泰 XIX:《狄尔泰,W:人文、社会和历史科学的基础》,全集第19卷,哥廷根,1982。

  GA 9:海德格尔, M:《路标》,全集第九卷,法兰克福/M,1976。

  GA 56/57:海德格尔, M:《哲学的规定》,全集第56/57卷,法兰克福/M,1987。

  GA 85:海德格尔, M:《现象学基本问题》(1919/20),全集第58卷,法兰克福/M,1993。

  EU:胡塞尔,E.:《经验与判断》,汉堡 1948。

  I: 胡塞尔,E.:《笛卡尔式的沉思》,全集第1卷,哈克,1973。

  VI: 胡塞尔,E.: 《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全集第6卷,哈克1976。

  VIII: 胡塞尔,E.:《第一哲学》,第二部分,全集第8卷,哈克1959。

  XV: 胡塞尔,E.:《交互主体性现象学》,第三部分,哈克1973。

  XVII: 胡塞尔,E.:《形式与先验的逻辑》,全集第17卷,哈克1974。

  XXVII: 胡塞尔,E.:《文章与报告》,哈克,全集第27卷,多德莱希特1989。

  杨森 P.:《埃德蒙德 胡塞尔》,弗赖堡/慕尼黑1976。

  奥特, E.W.:《科学主义、生活世界与交互主体性间的理性现象学》,载于《现象学研究》,第22卷1989。

  瓦尔登菲尔茨,B.:《在生活世界的网络中》,法兰克福德1985。

  怀特,R.:《生活世界概念》,慕尼黑1986。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实践与文本 2009-03-2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怀玉]列斐伏尔:日常生活的恐怖主义批判
下一条: ·[杨春时]“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
   相关链接
·[岩本通弥]“作为日常学的民俗学”思考·[陈星煜]坚定开辟当下生活世界的民俗研究
·[鞠熙]城市里的邻居们——北京城内“四大门”动物的生活世界·[黎中正]返魅:疫情下的身体民俗实践与生活世界回归
·[周福岩]民俗与生活世界的意义构造·[户晓辉]胡塞尔与民俗学的普遍性诉求
·[龙晓添]世代生成式“死亡教育”的展演、内涵及其现代价值·[胥志强]论现象学的神话观
·[赵李娜]学术转向与历史借镜:近年“技术与民俗”诸议题实质蠡析·[黄剑]社区营造中的意义生成与共享
·[黄治国]传统节日的现代性危机与日常生活批判·[胥志强]现象学神话理论概览
·[尹虎彬]生活世界和自然秩序中的传统文化价值·[王欣]论“生活世界”与民俗学
·[丁阳华 韩雷]论民俗学中的“生活世界”·[王杰文]日常生活与媒介化的“他者 ”
·黄清喜:《石邮傩的生活世界:基于宗教与历史的双重视角》·[李公明]从废品生活到……废品政治学
·[户晓辉]民俗学:从批判的视角到现象学的目光·[郑庆杰]风水与生活世界的意义构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