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端午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端午节专题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作者:施爱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3-06-22 | 点击数:10797
 
 
  一、节俗起源的魂殇故事
 
  我们今天讨论节俗起源,往往以“一源单线”的思维方式来想象某个节日应该起源于什么年代什么事件。由于龙舟竞渡是当代端午的标志性节俗,所以我们往往将竞渡的起因想象成端午的缘起。但是,古人似乎并不这么考虑问题。首先,竞渡并不是他们的标志性节俗;其次,他们对于节俗起源的追溯,并不是以节日为单位,而是以具体的节俗为单位,对不同节俗进行分别溯源。
  我们以《荆楚岁时记》为例,宗懔原文:“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曝床荐席,及忌盖屋。”杜公瞻作注时,就对此进行了分别的解释,他认为忌晒床席是源于庾寔的故事:据《异苑》记载,新野庾寔,曾经在五月曝席子,忽然看见席上有死婴,很快又不见了,过了不久,庾寔的儿子就早夭了,后来人们就忌讳五月晒席。至于五月盖屋的禁忌,他认为源于另一个故事:夏不盖屋,是因为人在屋顶的时候,如果见到自己的影子,魂就会离开躯体,导致魂殇,这个规矩早在秦始皇时期就立下了。
  两个节俗虽然源头不一,但都涉及魂殇话题。故事背后的信仰依据是:庾寔看见的死婴其实是离开了儿子身体的魂,由于他未能及时将魂召回,导致了儿子的死亡;失魂之人是没有日影的,夏日正午的日影极短,如果人在屋顶上见到自己这么短的影子,意味着魂将离己而去。
  杜公瞻为端午竞渡节俗的起源提供了三个版本。一则事关屈原之死:“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至今竞渡是其遗俗。”一则事关伍子胥之死:“五月五日,时迎伍君。”因为传说屈原和伍子胥都是死于五月五日。还有一则是关于越王勾践的,但已“不可详矣”,估计也是个魂殇故事。
  关于伍子胥之死,民间传说非常丰富。吴王夫差听信谗言,以为伍子胥将要谋反,赠剑令其自尽。《史记》生动地讲述了伍子胥自杀前后的故事:“(伍子胥)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伍子胥死后9年,吴国被灭。伍子胥临死前告诉家人,要把他两只眼睛挖出来悬在苏州城东门,他要亲眼看着越国攻城灭吴。而夫差在临死前,则因羞于在九泉之下见到伍子胥,自己先用白布蒙住双眼,然后自刎。
  伍子胥在五月五日这天自杀,尸体被夫差扔进江里,化作潮神,年年端午驱涛杀人。《论衡》称:“传书言:吴王夫差杀伍子胥,煮之于镬,乃以鸱夷橐投之于江。子胥恚恨,驱水为涛,以溺杀人。今时会稽、丹徒大江、钱塘浙江,皆立子胥之庙。盖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涛也。”
  最著名的溺杀故事,就是曹娥父女之死。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晋代《会稽典录》详细记载了这则故事:“孝女曹娥者,上虞人。父盱,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汉安二年,迎伍君神,溯涛而上,为水所淹,不得其尸。娥年十四,号慕思盱,乃投瓜于江,存其父尸曰:‘父在此,瓜当沉。’旬有七日,瓜偶沉,遂自投于江而死。”《异苑》在复述该故事的时候,在“投江而死”之后,又加了一句:“三日后,与父尸俱出。”故事愈发传奇。
  (图: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由蔡卞临摹重书之《曹娥碑》)
  大概逆涛冲浪和斗龙舟都曾是吴越人的端午习俗。参赛龙舟为了争胜斗狠,还刻意设计一些危险动作,以为取胜之道,因此,死伤之事也就在所难免,但大家似乎都已默认正常。这种习俗至少延续到了清代,《聊斋志异》介绍说:“五月五日,吴越有斗龙舟之戏:刳木为龙,绘鳞甲,饰以金碧,上为雕甍朱槛,帆旌皆以锦绣,舟末为龙尾,高丈余。以布索引木板下垂,有童坐板上,颠倒滚跌,作诸巧剧。下临江水,险危欲堕。故其购是童也,先以金啖其父母,预调驯之,堕水而死,勿悔也。吴门则载美妓,较不同耳。镇江有蒋氏童阿端,方七岁,便捷奇巧,莫能过,声价益起,十六岁犹用之。至金山下,堕水死。蒋媪止此子,哀鸣而已。”船队为了取胜,高价雇用穷人家的孩子来从事这些危险项目。如果孩子不幸葬身波涛,家人也只能自认倒霉。
  稍早于《荆楚岁时记》的《续齐谐记》则提到了端午粽的缘起,这是关于屈原的另一则魂殇故事:“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曲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曲曰:‘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曲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南方盛行端午作粽和竞渡,可是,北方原来没有这种习俗。隋代《玉烛宝典》称:“《吴歌》云:五月节,菰生四五尺,缚作九子粽,计止南方之事,遂复远流北土。”又:“南方民又竞渡,世谓屈沉汨罗之日,并辑拯之。在北,舳舻既少,罕有此事。”
  既然北方没有粽子,也不竞渡,那么,北方的端午节俗当然也不可能起源于纪念屈原或者伍子胥,但北方也有北方的端午节,那他们又是如何过节、如何解释节日起源呢?《琴操》记载了一则北方的魂殇故事:“晋文公与介子绥俱遁,子绥割其腓股以啗文公。文公复国,子绥独无所得。绥甚怨恨,乃作《龙蛇之歌》以感之,遂遁入山。文公惊而悟,迎之,终不肯出,令燔山求之,子绥抱木而死。文公哀之,令民五月五日不得举火。”可见全国的端午,各有各的起源传说。伍子胥在吴越一带被奉为潮神,屈原在荆楚一带被视为水神,介子推则被视为绵山山神,在晋中一带被称为“介神”。
  (图:湖北秭归百姓献上粽子祭奠屈原。施爱东摄,2013年)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民族艺术杂志社微信公众号 2023-05-2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张勃]端午龙舟竞渡习俗至迟出现于唐代考
下一条: 无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2023嘉兴端午民俗研讨会举行
·[陈泳超]论仪式文艺的功能导向·[郑青]中日端午民俗中菖蒲文化流变考察略
·[叶涛]在“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召开
·“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黄晔 万登峰]试论端午节民俗文化促进孝感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之策略·[何彬]端午节历史数据的可视化探索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王者荣耀》特色主题展现身秭归峡谷内外共度端午节
·抗疫背景下,凸显端午民俗特殊文化意义·“端午与文明生活”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举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