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0年两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0年两会专区

[杨旭东]“回到现场”:俗文学研究的民俗学趋向
——以北京评书为参照对象
  作者:杨旭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1-04 | 点击数:5390
 

 

中国民俗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
 
“回到现场”:俗文学研究的民俗学趋向
——以北京评书为参照对象
杨旭东
(中央民族大学)
 
摘 要:按照目前学界对俗文学的划分,俗文学范畴内事实上只剩下了民间说唱。传统上,对俗文学(民间说唱)的研究较少,以文本研究为主,虽然保存了大量文本,但本质上忽略了民间说唱的表演性特征,扼杀了民间说唱文本的鲜活性,也造成了其不完整性。民间说唱文本的形成实际上是艺人和观众在现场共同完成。因此,“回到现场”,对俗文学(民间说唱)的表演性和民俗性进行研究日渐成为一种新的趋向。
 
关键词:俗文学;民间说唱;现场;民俗学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叶大兵]鳌江大龙的民俗价值
下一条: ·[杨秀]关于节日重建的几点思考
   相关链接
·[张琼洁 李莹]从作家“雅”言到民间“俗”曲:大鼓书《贾宝玉夜探潇湘馆》的形成·[刘赛祎]论民间说唱的“集体性”
·[陈泳超]论仪式文艺的功能导向·[孟令法]“互联网+”田野实践教学问题反思:作为方法的家庭民俗学
·[朱佳艺]地方性知识的转换:降水母传说流变考·[张怀群]乡村振兴时期民俗现场暨文化变化进行时调查
·[郝佩林]论江南民间说唱艺术的乡野表达·[罗兵 苗怀明]从民间信仰与通俗文学的互动看五通神形象的演变
·[王素珍] 赞土地与唱春 ·[毛晓帅]民俗学视野中的个人叙事与公共文化实践
·[安德明]郑振铎与文学整体观视域中的民间文学·[讲座预告]阅读的宝卷——以上海惜阴书局为例(北大,2018年10月20日周六9:00)
·[邓启耀]民俗影像拍摄的现场语境·《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民间说唱”专家组成立
·俗文学研究拓宽文学史书写格局·“中国非遗保护数据库”和“中国俗文学文献数据库”正式上线
·[乌丙安]民间小戏浅论·英国汉学家杜德桥教授逝世
·[豹挥]古本新生:写于《古本戏曲丛刊》第六集出版之际·抢救民间传统生活的“活化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