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王笛]我在美全国人文研究中心的日子
  作者:王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7-20 | 点击数:9308
 

  这里就像一个大家庭,研究员和中心工作人员打成一片。中心提供早餐和中餐,每周公布菜谱。大厨是个年轻人,很有探索精神,根据中心研究员不同的背景和口味,尝试不同风格的菜,包括做中餐。感恩节则做火鸡,春天还有北卡传统的烤整猪大宴。由于伙食开得太好,所以9个月下来,我体重增加不少。中心大厅不时还举行音乐会、画展、派对等。虽然圣诞节和新年大家都要回家,但之前大家还互送圣诞卡,装饰圣诞树。每个研究员都要做一个小玩意挂在树上,而且这些小玩意会永久保存,每年圣诞节都要拿出来展览。很多小玩意都与研究员们研究课题有关,如我研究茶馆,便在商店买了一个鸟屋,稍加装饰,便做成了一个小茶馆,很得大家欣赏。虽然都是学者,但有时也玩儿童游戏,如折纸飞机,比赛谁飞得最远。我小时候折过纸飞机,但早忘了,为参加比赛,还在网上查怎么做,不过我的飞机质量不高,没有赢也在料想之中。这些活动是脑力劳动之外的有益的调节。

  有趣的是,我在中心开始拜一个美国人学中国画。这位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教授研究法国音乐史,她跟一个旅美的中国画家学国画二十几年,水平相当不错。我们每周画一次。我从小喜欢画画,还做过多年的画家梦,不想丢了这么多年,却在一个美国教授的激励下,在中心重新捡起。更好笑的是,在我届满离开北卡前,我把我练习涂鸦的字和画,放在废纸回收的大盒子里。不想几个星期后,收到我房东老两口电邮过来的照片,他们竟然选了几幅我丢弃的涂鸦专门去花钱装框,挂在家里。早知道他们对我的习作感兴趣,也就给他们留几幅像样的画了。

  研究三角城是科学园,没有居住区,所以研究员们都分散住在周围三个相邻城市里:教堂山(Chapel Hill)、达拉漠(Durham)、瑞莱(Raleigh)。这个地区非常漂亮,到处是林地,秋天红叶漫山遍野,春天花团锦簇,令人心旷神怡。在此做研究员,没有车是不行的,我住在教堂山,开车到中心大约需要25分钟。我住的房子是在一片山坡树林里,楼上是已经退休的老两口,我住一层。整个一面墙全是玻璃,面向茂密树林,坐在窗前写作,眼观四季的变化,还不时有鹿子和其他小动物来拜访。整个秋天我都在观察窗外的松鼠,它们忙着把树上掉下的坚果藏在草丛中,树林深处是流水潺潺的小溪,一次一只乌龟竟然爬到了屋门口。这个环境使我经常想到“茶竹双痴”郑板桥所描述他画画的理想境界:“茅屋一间,新篁数干,雪白纸窗,微渗绿色”,然后“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我窗前虽然没有竹子,但居住在大自然中,一边品茶,一边读书、写作、画画,能深切体会郑板桥的心境。

  离开中心一晃已经两年多了,很怀念全国人文研究中心为学者所提供的优越的研究条件,以及学者们在那里所营造的轻松愉快的氛围。在中心与那么多“鸿儒”一起笑谈和讨论学术的日子,的确是令人难忘的。

  作者单位: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紫江讲座教授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博览群书》2009年第12期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倪雪君]“她”字文化是怎样层累的
下一条: ·[葛维钧]穷搜百代 以竟厥功
   相关链接
·[林诗瑶]空间与地方·[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
·[彭牧] 丹·本-阿莫斯:高擎“民俗学之火”·美国著名民俗学家丹·本-阿默斯逝世
·《中国香文献集成》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和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收录·[张建军]美国民众生活中心:数字时代的文化建档与公众参与
·美国《西部民俗》“中国民俗学的新方向”专刊评介·[菅丰]民俗学的悲剧:学院派民俗学的世界史纵览
·[车韦萱]罗杰·亚伯拉罕与美国民俗学的公共性实践·[毛晓帅 ]桑德拉·多尔比个人叙事研究述评
·[张丽君]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美国公共民俗学实践·[美]布鲁范德:《都市传说百科全书(增补版)》
·美国著名民俗学家罗杰·吉奈里(Roger L.Janelli)教授去世·[李靖]美国女性主义民俗学研究的理论之路
·[孟子凡]民俗学视域下的空间·[美]布鲁范德:《白头鹰的隐形羽毛:新编美国民俗学概论》
·朝戈金、高丙中当选美国民俗学会“荣誉国际会士”·[罗安平]葆育地方感:美国阿帕拉契亚的民俗实践
·[张静]《北美民俗研究》与美国民俗学的理论建设和学术转型·[谭萌]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