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潘年英 徐杰舜]笔记人类学:我的情有独钟
  作者:潘年英 徐杰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31 | 点击数:11803
 

  [摘 要]与一般人类学研究者不同的是,潘年英教授更多地选择“笔记体”,而不是通常的报告体”来做为他表达的主要形式;而所执立场却是站在土著族群一边,可以说是土著族群利益的代言人。他在学术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贫困问题的认识上,他提出的相对贫困论观点,以及对土著文化衰亡的原因分析,在人类学界可谓独树一帜。

  [关键词]人类学;西南研究;相对贫困论;土著文化与文明

 

  徐:你的“笔记人类学系列”在学术界引起广泛的注意,人们很想对你的学术背景和治学生涯作进一步的了解。因此,今天有机会对你进行采访十分高兴。

  潘:我在学术界根本不入流,你提出要采访我,这实在使我感到受宠若惊。说实在话,我对徐老师你的学问和人格十分敬佩和诚服,我有一个观点,说出来恐怕会得罪很多人,但这的确是我的真实想法,我认为,中国的学者只到徐老师你们这一代人为止,以后的学者不能叫学者,只能叫成功人士。当然这个问题说来话长,我先在此打住。然后我要非常抱歉地告诉你,我没有任何学术背景。说到这个问题我感到十分惭愧,我既不是硕士,更不是博士,甚至连学士也差点拿不到。为什么呢?因为我差一点考不上大学。我为什么考不上大学?你可以说我是家境贫寒,的确,我家祖辈务农,地方又偏僻闭塞,至今不通公路,经济上的确是极端的贫困;你也可以说我是没有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少数民族学生嘛,当然不及城市里的学生那么专心啦,要干活,要为家庭挣工分,要承受难以想像的体力劳动,总之,读书是一件很勉强的事情。但我觉得这些都只是外在的原因,内在的,或者根本的原因,则是我从小就反对现代教育体制,我告诉你,我认为现代教育基本上是失败的教育,现代教育的结果不是培养人才,而是培养庸才。现代教育是以分数来衡量人的智力水平的,而分数的高低完全取决于一个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

  徐:读大学对你来说是个巨大的人生转折,对吧?

  潘:是这样。首先我的身份改变了,我已不再是农民。我是1980年考上的,那时候的大学生国家包分配,这样我不管怎样也是一名国家干部了。其次,我的兴趣改变了,可以这样说吧,在高中以前,我对读书是既爱又怕的,但进入大学以后就不一样了,不仅爱上了读书,而且是变得很疯狂,整个大学四年,我差不多全部泡在图书馆里,我几乎读完了图书馆里所有的文科类书籍,连图书馆里的那位负责借阅的管理员也受到感动,她破例给我一次借阅六本图书,而馆里规定学生一次最多只能借阅两本。我读完了贵州民族学院图书馆里的文科书。这就是我大学四年最大的收获。

  徐:这对你后来从事学术研究很有帮助,是吗?

  潘:太有帮助了。我后来的文字能力,学术兴趣,应该都是由这个图书馆培养起来的。但也有负面影响,我读了太多的书,心性也变得高傲了,这对我学业的进步妨碍很大。记得有一年贵州省作协召开文学笔会,曾教过我的写作老师也去了,他请我吃了一顿饭,他说,我对你印象很深,因为你是全班中惟一不记笔记的学生,你现在能不能告诉我,你当时为什么不记笔记呢?我回答说,因为你说的全是废话。这位老师稍作沉默,既而拍脚大叫,说得好!我不知道他说的是否真心话,但我说的就绝对是我的真实想法。我在大学期间开始写作并发表作品,处女作是一则侗族的民间故事,发在《南风》杂志上,后来陆陆续续发表一些小说、散文和诗歌,总之,还未毕业,我已是学校里小有名气的“作家”了,我的毕业论文《论侗族民族的形式美》也发表在《贵州民族学院学报》上。由于这些业绩,毕业后我被学校举荐分配到贵州省社会科学院从事专门的学术研究。

  徐:你一开始就选择到社会学研究所搞人类学研究,是吗?

  潘:不,我最初的愿望是到文学研究所从事文学研究,但身不由己,贵州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当时刚刚成立,缺人,领导便把我安排在社会学所。开始是做资料员,我很喜欢这个工作,因为有时间读书,我整天把自己关在资料室里读书,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大量接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书籍的。与此同时,所里规定,每人每年至少得有三个月到半年的社会调查时间,这对我来说真是太好不过了,我身体好,能吃苦,社会调查就成了我的强项,所以我除了读书,余下的时间就往农村跑,在那几年里,我积累了大量的田野考察资料,为我后来的学术研究奠定了一个扎实的基础。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徐杰舜的空间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中国对世界人类学发展将起重大作用
下一条: ·[叶舒宪 徐杰舜]人类学与文学的互动
   相关链接
·[田逸凡]现代民俗问题格意识在中国的发生和应用性探讨·[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
·[苏永前]作为对话场域的“神话/历史”:两种人类学的“神话/历史”之辨·[苏林]看见、记录、表达: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民俗文化记录
·[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周星]民俗语汇·地方性知识·本土人类学·[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
·[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
·[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胡蓉]浅议《天工开物》的人类学意义
·[马威 哈正利]在科学与人文之间:马林诺夫斯基的现代性人类学·[周大鸣]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概念创新与实践经验
·[庄孔韶]金翼山谷冬至的传说、戏剧与电影的合璧生成研究·[熊迅 张举文 孙正国] 民俗影像的操作化与可能性
·[李牧]“人类学转向”下当代艺术的文化逻辑 ·[潘宝]遗产人类学视域中的非物质文化
·[周大鸣]三十而立——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发展与展望 ·[杨庭硕] 论地方性知识的生态价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