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汉武帝从传说中的“箭垛子式”人物转变为典型人物是由《内传》最后完成的。道士小说是对民间传说的加工和增饰,其主题也是对民间传说表达观点的继承和发挥。李剑国说:“作品通过武帝给求仙者树立了一个反面样板,启示世之求仙者光有求仙之心求仙之行远远不够,重要的是去欲修心。这个道理是道教的基本思想,是被反复强调着的。”[31] 由于道教对汉武帝传说进行合目的改造是宣传其教理教义的一种手段,道士小说是这种宣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类小说比起同时期的志人小说、志怪小说对民间传说的加工、改造和增饰要多得多,对人物的描写也要细腻翔实的多。《内传》有上万字的篇幅,相对于经常只有几十或几百字的志人、志怪来说简直可以称作“长篇小说”了。道士小说对汉武帝的典型化是以宣扬道教神仙学说为主要目的的,所以着力突出汉武帝身上那些不合成仙的缺点,并围绕这些缺点展开情节,《内传》中西王母的教诲和上元夫人的斥责都是针对他的缺点而来的;此后的汉武帝没有克服自己的缺点,仍然放纵嗜欲,杀伐不休,因此求仙也以失败而告终,他也以一个求仙失败者的面目被定格于文学人物画廊之中。
像汉武帝这样著名的历史人物,在民间传说中是“箭垛子式”人物,经过文人的加工、改造和重塑而成为典型人物,这在文学发展史上并非特例,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典型人物的转化过程留下了大量的文学史料,“史料是建构文学史的基础”[32],通过钩稽探微寻觅典型人物的演进轨迹,是文学史研究的任务之一。如果放开眼界我们就可以发现,还有很多历史人物,如曹操、刘备、关羽、诸葛亮、唐明皇、赵匡胤、杨家将、包公、岳飞等,也都先是民间文学中的“箭垛子式”人物,后来经过平话、话本、戏曲或章回小说的加工塑造而走完典型化之路,成为文学史上的典型人物。这是非常值得重视的文学现象。当然,汉武帝的典型化是在六朝后期的道士小说中完成的,隋唐以后汉武帝不再是民众讲述的重点,文人创作也很少触及到他,所以他也就较早地定格于《汉武帝内传》的描述之中了。
参考文献:
[1]司马迁. 史记[M]. 北京:中华书局,1959.
[2]司马光. 资治通鉴[M]. 北京:中华书局,2007.
[3]余英时著,侯旭东译. 东汉生死观[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杨伯峻. 论语译注 [M]. 北京:中华书局,1980: 123.
[5]班固. 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62.
[6]黄勇. 方士小说向道士小说的嬗变——以小说中的汉武帝形象的演变为例[J]. 新疆大学学报: 社科版,2004,(1):115—117
[7]郑樵. 通志略·乐略[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357.
[8]程蔷. 中国民间传说[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9]黄景春. 民间传说[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26.
[10]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42册) [Z]. 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1986.
[11]鲁迅. 古小说钩沉[M]. 济南:齐鲁书社,1997.
[12]汪绍楹. 搜神记[M]. 北京:中华书局,1979.
[13]齐治平. 拾遗记[M]. 北京:中华书局,1979:116-117.
[14]上海古籍出版社编. 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15]应劭著,吴树平校释. 风俗通义校释[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 350.
[16]王符. 潜夫论[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357
[17]刘向,葛洪. 列仙传 神仙传[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90.
[18]王明. 太平经合校[M]. 北京:中华书局,1960.
[19]李昉. 太平广记[M]. 北京:中华书局,1961.
[20]林继富. 神圣的叙事——民间传说与民间信仰互动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03,(6):11—17
[21]漥德忠著,萧坤华译. 道教入门[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71—72.
[22]殷翔、郭全芝注. 嵇康集注[M]. 合肥:黄山书社1986:145.
[23]王明. 抱朴子内篇校释[M]. 北京:中华书局,1985.
[24]小南一郎著,孙昌武译. 中国的神话传说与古小说[M]. 北京:中华书局,2006.
[25]赵益. 六朝南方神仙道教与文学[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6]费振刚等. 全汉赋[C].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331.
[27]范晔. 后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65.
[28]余英时.道统与正统之间——中国知识分子的原始型态[M]. 士与中国文化.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96.
[29] A·哈维兰著,瞿铁鹏、张钰译. 文化人类学[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6: 397.
[30]王瑶. 小说与方术[C] 中古文学史论集.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20.
[31]李剑国、陈洪. 中国小说通史·先唐卷[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1.
[32]董乃斌. 文学史学的创建和文艺学的离合[J]. 上海大学学报: 社科版,2007,(5): 6
本文发表于《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黄景春的个人空间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