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黄景春]汉武帝:从历史人物到小说形象
  作者:黄景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24 | 点击数:33992
 

 [内容提要]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帝王,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都很多。与史书记载突出他的军国大事不同,民间传说主要讲述他求仙和婚姻家庭方面的逸闻趣事。道士小说对民间传说加以改造,把他塑造成因放纵嗜欲而求仙失败的典型人物。汉武帝形象转变是汉魏时期盛行的天人感应说、神仙信仰以及道教对传说合目的改造等多种原因造成的。汉武帝由历史人物到传说人物再到小说人物的形象转变过程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代表性。

[关键词] 汉武帝;历史人物;传说人物;小说形象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雄才大略的帝王之一,《史记》、《汉书》对他的事迹记载很多,《资治通鉴》也用六卷篇幅叙说他一生的功业和事迹。在民间话语中,汉武帝事迹被有选择地加以渲染,并涂上了神秘的色彩。在志怪小说中,他的军国大事被虚化,而他的求仙和婚恋方面的故事得到强化,并增强了他身上的仙化色彩。在道士小说中,汉武帝又被改造成一个学仙者的反面典型,变成了暴虐嗜欲、毫无仙才的“庸主”。从历史记载到民间叙事再到道士小说,汉武帝的形象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怎样发生的?什么力量推动了这种转变?这是本文试图探究的两个主要问题。
 
一、   历史记载中的汉武帝:追求长生的一代雄主
 
汉武帝刘彻生于汉景帝元年,十六岁即位,七十岁去世,在位长达54年之久,大约占西汉王朝历史的四分之一。汉武帝即位之初,西汉经过60多年休养生息,社会太平,国库充足,人民生活安定。继承这样的太平王朝,再加上汉武帝聪慧过人,本应该开创出一个民富国强的盛世局面。他登基之后,确实在很多方面大有作为。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汉武帝统治半个多世纪之后,这个王朝虽然拓疆几千里,内部却出现了民不聊生、盗寇群起的末世景象。这就让汉武帝成为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虽然司马迁所著《今上本纪》不传于世,但在《史记》的其他篇章中,还有班固所著的《汉书》中,对汉武帝的记载仍很丰富。需要指出的是,历史记载并不是客观实录,世界上也难以找到一部完全客观实录的历史著作。尤其是像《史记》这样文学色彩浓重的史著,所记载的汉武帝是司马迁认识和理解的汉武帝,已经带上了史家的个人情感色彩。如果以为司马迁与汉武帝是同时代人而认为他的记载就客观准确,进而断定《史记》中呈现的汉武帝就是那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肯定是有问题的。汉武帝去世之后,关于他的传说更多,东汉初年班固著《汉书》时就采纳了一些传说材料,所以距离真实的汉武帝也有一段距离。到北宋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除了采录《史记》、《汉书》的史料,还采用了后世小说的一些说法,距离那个真实的汉武帝就更远了。尽管如此,我们要了解汉武帝这个历史人物,还是不得不借助于这些历史记载,因为相比其他描述,它们仍是最接近历史原貌的史料。下面拟从三个方面来认识这位令后人毁誉交加的帝王。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黄景春的个人空间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陶立璠]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体系和分类
下一条: ·[张志春]郭沫若与服饰文化
   相关链接
·[刘晨]帝王亲祀后土考辨·[戚婷婷]“不死药”的流变探析
·[史耀增]陕西省合阳县民间汉武帝信仰调查·[黄景春]东方朔:从历史人物到道教神仙
·[张勃]历史人物的传说化与传说人物的历史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