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刘锡诚]郑振铎在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上的意义
——为郑振铎诞辰110周年而作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8-05 | 点击数:22647
 

      三  进化的观念

 

      在英法两国的国家图书馆里,郑振铎大量研读了中国古小说、戏曲、变文等,同时也研究希腊罗马文学和神话,接触了外国的民俗学理论,翻译了一本英国学者著的《民俗学概论》(后毁于战火)和英国民俗学家柯克士的《民俗学浅说》(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郑振铎在《译序》里说:“近来的许多中国民俗学家们,每多从事于搜辑与比较专门的研究,对于最浅近的民俗学基本常识的介绍,反而不去注意到。难道以其太浅近了,故不屑一顾之么?我等得很久,这一类浅近还不曾有得出现过。于是,我也只好不敢再藏拙了。”[11] 这时,郑振铎受到西方民俗学的影响,也关心国内学界的进展,他以急不可耐的心情率先把英国民俗学的这部入门著作介绍到国内来。这一时期,由于在伦敦和巴黎阅读了大量在国内看不到的敦煌卷子,不仅收集了过去文学史中没有触及的、理应是文学史史料主干的小说、戏曲、俗曲、讲唱等俗文学作品,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史观念,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间文学—俗文学的观念。20世纪之初,英国人类学派神话学的观点、理念、方法,主要是进化论和比较研究法,对我国文学界和学术界的许多名家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如胡适、蒋观云、周作人、鲁迅、茅盾、胡愈之等,都或多或少地接受了这个学派的进化论思想和比较研究法。郑振铎对民间文学的热切关注和理解与阐释,也不例外地深受英国人类学派神话学和民俗学的影响,他不仅把柯克士的专著翻译介绍给国人,而且还运用这个学派的理论观点于自己的著述中,一改以往单纯地以传统的文学方法为手段来分析论述民间文学的情况。譬如他写的名篇《汤祷篇》(《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1933年)、《黄鸟篇》(《文艺复兴》第1卷第3期,1946年;后收入集子里时,改为《玄鸟篇》)等,从材料的运用,到方法的选择,无不显示出人类学派的观念和方法的影响,而这在我国以往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界,要么是了无知识,要么是被忽视的。以至于一些为他编辑文集的编者感到无所适从,多把这两篇文章名之为“历史论文”。笔者愿意断言,《民俗学浅说》的翻译出版,在郑振铎的民间文学治学道路上成为一个分水岭。

      进化论观念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引入中国,对于中国的思想界来说无疑是一件大事,“打破”了中国文化界盛行已久的“摹拟古作”的风气。在郑振铎的世界观和文艺观的形成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成为一个进化论的文学研究者。他说:“文学史上的许多错误,自把进化的观念引到文学的研究上以后,不知更正了多少。达尔文的进化论,竟不意的在基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种种错谬的思想。”“文学是时时在前进,在变异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作家。”[12]

      进化的观念,由简单到复杂的观念,进化或退化的观念,变异的观念,成为郑振铎研究和解开民间文学乃至文学变化现象的一把钥匙。他认为,“同是一个故事,在最初总是很简单的,描写也很质朴,渐渐的却变得内容更复杂,描写更细腻了。”作为一个个例,他对白蛇传故事演变过程的梳理与分析,可以看作是他在民间故事研究中的进化观念的一个体现。他写道:

 

      由唐无名氏《白蛇记》,变而为《西湖佳话》中的《雷峰怪迹》,再变而为无名氏传奇《雷峰塔》,再变而为陈遇乾的弹词《义妖传》,这其间又是如何的进化。《白蛇记》写的白蛇,完全是个害人的妖魔,她幻变了一个年青的美孀,诱惑了李圹,致他回家时身体消化而死。(记中又记一则变异的同样传说,说那少年是李琯,第二天归来,便脑疼而死,然以白蛇为妖魔则与前说一样。)到了《雷峰怪迹》中的白蛇,她的事迹却变更了,她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杀人巨魔,乃是一个恋着许宣的有情的女妖。在《怪迹》中,法海与小青第一次出现,后来传说中之许宣二次发配,亦始见于此。《白蛇记》不写白蛇的结果,《怪迹》则说白蛇与青鱼终为法海的钵盂所捉,幽禁于雷峰塔下,百世不得翻身。在传奇及弹词中,白蛇却更得人同情了;无端的加了报恩之说,无端的加了水漫金山之一幕大战,无端的加了盗仙草救夫之冒险而真情的一段故事,无端的加了白娘娘怀孕,生了一个贵子出来。这使白蛇更具有人间性,更使人敬爱,她不是一个可怖的妖,而是一个真挚的痴情女郎,其行事处处都可得人怜爱的了。许多人见到她的冒万险以救夫,冒万险以夺夫,都会不禁的加入她的一边,而怒许宣之卑怯,恨法海之强暴。在断桥重遇之一段,在她生子后惧怕法海之复来的一段,无论谁都要为之感泣的。于是她之幽囚,便为多数人所不满而增出了“仙圆”的最后一幕,叙她因贵子而终于得救。这是一个如何有趣的进步呢?

      这些也都是很显著的“进化”。

      同时,更可以因此打破了一班人摹拟古作的风气,这个风气惟中国最盛,且至今还是最盛。把进化的观念引了进来,至少可以减少了盲从者在如今还学着做唐宋古文,做唐诗宋词,做唐人传奇体的小说,做“却说”“且听下回分解”的章回体小说的迷信。[13]

 

      前面说过,郑振铎在《佛曲叙录》一文里认为佛曲是流行于南方的最古老的民间叙事诗之一种,而弹词和鼓词则是从佛曲演变而来的。在《从变文到弹词》一文里,他又运用进化的观点阐释了敦煌石室发现的变文和弹词。他指出:“弹词始于元代,宝卷则南宋即已发轫,变文虽因五代之乱僧侣西徙而掩埋于西陲之斗室,但其精灵实蜕化于诸宫调、宝卷、弹词之中,影响至今不泯。”[14] 他在此文里还说到,变文乃是民间俗曲。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刘锡诚民间文化论集 2009-7-22 14:06:0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董晓萍]钟敬文与彭湃改造农民文化的两条道路
下一条: ·[刘晓春]从维柯、卢梭到赫尔德──民俗学浪漫主义的根源
   相关链接
·[王兴尧]非遗在社区:学术史要略与中国方案·[毛巧晖]跨越1949:民间文学的重建及其学术史意义
·[罗瑛 潘小漫]百余年来日本学者对云南民族文化研究的视域及特色·[冯文开]中国史诗研究百年学术史的回顾与反思
·[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刘雪瑽]科学与妖怪 :学术史视角的井上圆了妖怪学·[杨玉蝶]民间文献研究的新视域
·[毛巧晖]董均伦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之研究·“学科史读与写”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姚小凡]基于高被引视角的近二十年中国民间传说研究综述·[岳永逸]为了忘“缺”的记忆:社会学的民俗学
·[刘春艳]近百年中国傻女婿故事研究述评·[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史考释
·[刘建波]呈现民间文学百花争妍的图景——回望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廖元新 万建中]学术史视角下歌谣与生活的关系
·[刘大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七十年·[张青仁]民族民粹主义与民俗学的浮沉
·[施尧]20世纪以来日本民谣采集的学术史研究·[刘雪瑽]再论程憬的中国神话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