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童话研究
“章话”一词是二十世纪初从日本借用来的。1922年初,赵景深和周作人在北京《晨报副刊》讨论童话问题,周作人就说:“童话这个名称,据我所知,是从日本来的。中国唐朝的《诺皋记》里虽然记录着很好的童话,却没有什么特别的名称。十八世纪中日本小说家山东京传在《骨董集》里才用童话这两个字,曲亭马琴在《燕石杂志》及《玄同放言》中又发表许多童话的考证,于是这名称可以说是完全确定了。”(13)
在中国的运用,最早是上海。1909年,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孙毓修开始翻译西方童话,把它们陆续介绍给中国读者,编译《童话》丛刊,第一本为译自英文的《无猫国》,其他名篇如《灰姑娘》、《睡美人》、《小红帽》等。后来他自豪地宣称:“《无猫国》要算中国第一本童话。”(14)事实上,只能说是第一本翻译的外国童话。 1916年,他得到调来商务印书馆工作的青年文学家茅盾的支持,又将48篇西方童话译成中文发表。在这之前的1911年,他还担任了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份儿童文学杂志《少年杂志》的兼职编辑。(15)对孙毓修这种开拓性的贡献,茅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他是中国童话的“开山鼻祖”。(16)
由于编译童话的流行,接着就出现了研究童话的文章,最早的是周作人,相继发表了《童话研究》、《童话概论》、《童话略论》等文章,他运用英国学者安德留·兰为代表的人类学派的观点来研究童话的起源和变迁,来考察中国的童话。认为“中国童话自昔有之,越中人家皆以是娱小儿,乡村之间尤多存者,第未尝有人采录,任之散佚”。这样就打开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在翻译、创作“人为童话”的同时,还注意到了中国固有的民族民间童话的搜集。周作人对童话的肯定和倡导,对中国近现代童话作品的发表和研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和影响。
五四运动后,随着现代民间文学、民俗学活动的兴起,翻译和创作、搜集童话蔚然成风,对童话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上海也逐渐成为中国童话出版、研究的中心。包括周作人的许多著作也都是在上海出版的,如上海儿童书局1932年3月就出版了收集他发表于绍兴教育专刊的《童话研究》、《古童话释义》、《儿歌研究》等论文的《儿童文学小论》一书。
在这方面用力最勤的是赵景深先生 (17),先后出版了《童话评论》(18)、《童话论集》(19)、《童话学ABC》(20)等书籍,尤其是后者作为世界书局刊行的百科全书式的“ABC 丛书”之一,系统地介绍了西方人类学派对几个著名故事类型进行比较研究的成果,在当时影响极大。他还在1924年2月撰写的《研究童话的途径》一文中首次正式提出了“民间童话”的概念:“倘若我们留意数年来我国在书报上新发表的童话,便能看出它们各有各的特色,并且是各走各的途径,分析起来,约有三个方面,可以将它们定为三个名称:一、民间的童话;二、教育的童话;三、文学的童话。最努力从事于民间童话的,不能不推前两年的《妇女杂志》。”(21)他还翻译出版了大量外国童话,如格林童话全集、安徒生童话集;编辑出版了《小朋友童话》(上中下)、《小学生童话》(上中下)等。
在出版的童话书籍中我们可以发现,当时上海很多学者和文化人都加入了此行列,如:
赵元任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
戴望舒译《鹅妈妈的故事》(开明书店1931年10月四版);
郑振铎译《列那狐》(开明书店1931年10月版);
曹建华编译《日本童话》(商务印书馆1933年10月版);
康同衍译《意大利童话》(中华书局1934年3月版)。在刊登童话作品的杂志刊物方面,上海也是最多的,如商务印书馆主办的《妇女杂志》,在二十世纪初的几年中,几乎每期都要刊登三至五篇童话作品。其他如著名的《东方杂志》、《小说月报》、《儿童世界》、《学生杂志》、《中华童子界》、《中华学生界》、《小朋友》、《中学生》、《开明少年》等都或多或少地刊登童话作品,其中最突出的是外国著名童话作品的翻译介绍,如1924年初《小说月报》的儿童文学专栏特辟两期专号连载安徒生童话。
(四)徐文长研究
20年代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的研究热点:一是孟姜女研究,代表人物是顾颉刚;二是徐文长研究,代表人物是赵景深、周作人、林兰等;三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研究,代表人物是钱南扬。
徐文长故事的研究中心在上海。徐文长(1521-1593),历史上确有其人,字文长,名渭,今浙江绍兴人,明代剧作家、文学家,诗文、书画、音乐、戏曲无不精通。代表作是“四声猿”——《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多才多艺,一生坎坷,中秀才后八次科举不第,三十七岁时才入浙江总督胡宗宪幕僚,但因胡入狱,他也不容于朝廷;婚姻不幸,曾因杀后妻差点入狱。最后导致精神失常,多次自杀。后绝意功名,卖文为生。传说中的徐文长是一位擅长取笑、挖苦和侮辱别人的、聪明的风流才子,是江浙地区民间广泛流传的一个机智人物故事。
周作人于1924 年7月9日和10日在《晨报》副刊上连续发表了署名“朴念仁”的两篇文章,列举了八个徐文长的故事。两天后,林兰(即李小峰)在同一家报纸上,刊出了他所搜集的徐文长故事。此后,大批徐文长的故事在其他杂志上出现,它们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多,越滚越大,有的甚至标明了“徐文长型的故事”的字样。(22)其中,林兰征集的各省区徐文长佚事的合集,直接命名为《徐文长故事》,但也有一些同一类型的其他文人的传说,也被他收入此书中。(23)赵景深把林兰的传说编著中的徐文长故事分为四类:恶作剧型,幽默机智型,报复型和打抱不平型。
这种异乎寻常的徐文长故事“热”,引起了钱玄同、刘大白、刘大杰、钟敬文、容肇祖和臧克家等敏锐的文人学者的关注。他们发表文章,各抒己见,均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上,为这一传说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