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端午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端午节专题

[陈连山]端午节:“五彩”缤纷的仲夏之梦
——从辟邪除瘟到纪念屈原的历史演变轨迹
  作者:陈连山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28 | 点击数:58794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时值仲夏,阳光普照,百草丰茂,万物生长,而瘟疫的危险也悄然发展。驱除邪气,克服瘟疫;卫护生命,让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灿烂,是端午节的根本使命。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端午的起源,可以一直上溯到先秦时代,这是我国一个十分古老的节日。在两千多年的流传过程中,不同时代的人民根据各自对于端午日的理解,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民俗活动,使这个节日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端午处在仲夏之月,恰遇季节即将发生重大变化。为了顺应大自然时序的变化,人们创造了象征季节变化的一些文化形式,例如吃粽子、使用菖蒲、艾蒿、出游、缠五色线、龙舟竞渡等等。这些文化形式所包含的主题思想是辟除引发疾病瘟疫的神秘邪气,后来又发展出对古代圣贤(屈原、伍子胥、曹娥)的庄严纪念。直到今天,端午依然是我国广泛存在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同时,端午节还流传到邻近的韩国、日本和越南等国家,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节日。

  在长期的历史传承和地理传播过程中,端午节从名称、内容到象征意义都发生过很大变化。为了更加深入地认识它,我们必须全面考察端午节的历史演变轨迹。

  一、节日名称的变化和字面涵义

  端午在历史上有很多不同的名字,例如端五、重午、重五、端阳、天中节、浴兰节、蒲节、女儿节、娃娃节、五月节等等。这些名称的产生时代不一样,涵义也不同。以下对这些名字略作说明。

  在东汉以前,端午节一般直接写作五月五日。但是,有一个重要的例外。战国时代成书的《夏小正》(见《大戴礼记》)说:“此日(指仲夏之午日)蓄采众药,以蠲除毒气。”这是古代端午节习俗的最早记录。仲夏,就是农历五月。午日,指当时历法中用干支表示的一个日期。仲夏午日,就是五月午日。对此,清代学者赵翼《陔余丛考》有详细考证,其结论是:“古时端午亦用五月内第一午日。”端午这个词就是从“仲夏午日”发展而来。其最早的字面意思是五月第一个午日。端午一词的最早文献出处是西晋周处的《风土记》。根据金武祥辑本《风土记》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又云:“端午造百索系臂。”又云:“端午采艾,悬于户上。”但是,有学者根据《玉烛宝典•五月仲夏第五》所引的《风土记》是“仲夏端五,烹鹜角黍”,推论“端午”二字应该是“端五”,剥夺了周处首先使用“端午”一词的权利。这种说法证据不足。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候“端午”的涵义已经通俗化为五月五日,而不是五月午日了。唐代以后,端午一词普遍流行。起初每月的初五都可以称为“端午”,后来逐渐专指五月初五。唐玄宗《端午》诗,杜甫《端午日赐衣》诗都是讲的五月初五端午节。“端五”的字面意思是初五。先秦两汉时代干支记日法和数字记日法并用,五月第一个午日与数字日期上的五月五日经常不一致。魏晋以后,数字记日法成为主流趋势,于是端午节定在五月五日,而“端午”一词大约也在此时被“端五”取代。“端五”之所以能够取代“端午”,主要原因在于计日方法改变了,其次在于“午”、“五”两个字发音相同,很容易取代。端五作为节日名,意思是五月初五。端午节的另外一个名字是重午,重午的意思是午月午日。五月为什么叫“午月”?这里涉及古代天文历法学的知识。古代天文学家发现北斗星斗柄在初昏时刻所指的方向各月不同,每年循环一次。于是根据其所指方向来计算月份,分别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代表十二个月份,叫做十二辰。夏历(即农历)建寅,就是把北斗星勺柄指向寅辰的孟春之月作为正月,即以寅月(正月)为岁首。那么,五月的时候,初昏时刻北斗星勺柄指向午辰,所以,五月就是午月。午月的午日,自然就是重午。

  重五,即五月五日,因为月份和日期都是五,故名“重五”。端午节又称为天中节,其原因是此节的精确时刻是午月午日午时,太阳正在中天。黄石《端午礼俗史》认为,午在八卦上为离为火,太阳的威力走到午的方位才登峰造极,所以此节的每一时间层次都是午,定在午月午日午时,日在中天,阳气达到极点。端午节也叫端阳节。端阳的意思是太阳正处于极盛状态,意思与“天中”接近。浴兰节的名称见于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五日重五节,又曰浴兰令节。”这是因为古代有端午节用兰草水沐浴的风习,所以这么称呼。

  端午节还称为“蒲节”。这是因为五月菖蒲成熟,而端午节又有悬菖蒲于门首、或用菖蒲泡酒饮用的习俗。这个名字是古人根据端午节最突出的民俗事项之一——使用菖蒲,作为这个节日的代表。女儿节的叫法最早见于明清时代的北京地区,后来也流传到其他地区,包括韩国、朝鲜。根据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记载,当时北京城端午节的时候,从初一到初五,家家把小姑娘打扮得漂漂亮亮,头插鲜红的石榴花。因此,把端午叫做女儿节。而沈榜《宛署杂记》说,当时还有端午节妇女回娘家的习俗,这也是端午称为“女儿节”的原因之一。清代康熙年间《大兴县志》的记载与《帝京景物略》相同。现代陕西也有“女娃节”或“女儿节”的称呼。娃娃节是端午节的现代俗称之一。因为端午节的辟邪保健习俗主要是保佑儿童,五色线、五毒服、涂雄黄都是用在儿童身上,所以有“娃娃节”的称呼。

  端午在五月,是此月最大节日,因此,端午节也叫做五月节。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 2009-3-22 16:4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陈连山]端午辟邪的涵义
下一条: ·[孙正国]互动演化:当代端午民俗的文化思考
   相关链接
·[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
·[赵玉平]中秋节起源新说·[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张寒月]妇女、传统手工业与民族地区新内生发展
·[张栋]屈原故里端午节庆仪式当代转化研究·[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
·[乌哈娜]神话“功能项”和“基本型”的归纳与提炼·[温必锋 尹海鹰 沈素惠 黄玉霞 王杰]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花城
·[卫才华 方洁]人本中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再评估·[王新艳]从“古胶州八景”之一到“负碳海岛”:灵山岛的再生与发展
·[王晓涛]基于 SWOT 分析的嘉兴市“非遗+ 旅游”融合发展研究·[王丹]赓续与创新:松潘花灯舞传承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万水清 胡燕]基于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茶馆发展路径选择·[覃跃鑫]德昂族口传文学传承发展情况分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