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支山:
所以我就想,一般来说,只要懂得一点篮球的人,都会很不屑这么武断。
那么他为什么会这么武断呢?这里可能就有故意的成分了。
杨早:
有吸引眼球的考虑。
我在房价那篇文章里提到“只有最极端的言论才会最大限度吸引公众注意”。
这包括网络用语,动不动就“泣血跪求”,动不动就“冒死爆料”。
“愤怒”是愤青的通行证。
萨支山:
哈哈,那么这个就不仅仅是非理性的问题了。
杨早:
还有姿态问题。我前面说了,80年代的愤青比较真诚和单纯,现在则更像一种姿态。
正义、公平、环保、健康、拯救、保卫……都是他们喜欢的大词。
萨支山:
还有爱国。他们永远操用一些正面的大词,其实是价值混乱.左的右的都有。
杨早:
包括对历史的质疑和再质疑,去年北大BBS上有一场关于三年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讨论,看得我头皮发冷。
起因是一个小孩不相信那三年每个月死多少万人,他要求大家用具体事例向他证明,比如谁家里死人了。跟帖的基本也是这种意见,基本上对历史没有任何认知,就是根据他们的所谓“常识”。
只要一种意见成为主流,就会成为愤青颠覆的对象。
比如说对鲁迅的颠覆,“揭秘”鲁迅如何“亲日”,如何在国家存亡关头还反对“国民政府”之类。
我曾听一位老师说过,“打名家”和“做翻案文章”,是成名的不二法门。
愤青喜欢走的也是这两条路。
萨支山:
愤青流行与网络的的发达关系密切,信口开河、剑走偏锋是网络论坛的常见现象。
杨早:
嗯,比如馒头事件,陈凯歌无疑是有问题的,可是众口一词的批判,也让人很担心。
反正极端的说辞总比中庸的评论讨喜。
萨支山:
我觉得这些问题里面好像还有很复杂的东西。
包括超女和芙蓉,都可以从这里进行解释。
就是说,他们对于胡戈的态度,并不是因为胡戈这个东西有多好,只是因为他们和陈凯歌杠上了,只不过是拿胡戈来作为他们反对陈凯歌的一种工具。
杨早:
对呀,有人代表文化场的弱势者挑战权威,这真是网络最热爱的新闻。
萨支山:
再比如,芙蓉,芙蓉教对芙蓉的态度,并不是因为他们真觉得芙蓉有多好。只是借芙蓉来颠覆一些传统的审美习惯。
而媒体的介入,又使事件更加复杂化。
还有一点就是:偶像的概念已经变了。
以前偶像都是别人给我们塑造的,是我们用来崇拜的。
可是现在偶像可以自己制造,可以用很真诚的方式来搞笑。
这不是说他们对偶像有多尊重,而是在塑造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自己的力量。这是个滑稽模仿的过程。
杨早:
如果芙蓉是由春晚推出的,就一定会被骂死。
可是,他们的偶像制造流程仍然无法颠覆既有的模式。
比如超女的制造,走的仍然是传统的设置和包装一路。
萨支山说:
本质上还是在既有的规则内玩,他们无法颠覆这个规则。
注释:
[1] 刘玉琴:《不要冷落了自己的传统节日》,《人民日报》,2004年5月6日。
[2]李建敏:《文化部官员提醒国人不要冷落自己的传统节日》,《人民网》,2004年4月17日。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027/2453411.html
[3]刘玉琴:《不要冷落了自己的传统节日》,《人民日报》,2004年5月6日。
[4] 何骞:《某国欲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专家称可能成功》,《华商晨报》,2004年5月8日。
[5] 《文化部官员现身说法,“端午节”之争报道疑失实》《中国新闻网》,5月11日,http://www.chinanews.com.cn/n/2004-05-11/26/434700.shtml
[6] 谢孝国、江微《“抢报端午节”细说从头》,《羊城晚报》,2004年5月9日。
[8] 顾嘉健《岳阳端午“申遗”全民总动员》,《新闻晨报》,2004年5月13日。
[9]呼霓:《启动申报程序湖南保卫端午节迈出关键一步》,《东方新报》,2004年9月6日。
[10] 谢孝国、江微《“抢报端午节”细说从头》,《羊城晚报》,2004年5月9日。
[11] 叶春生:《端午节庆的国际语境》,《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03期。
[12] 贺学君:《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以江陵端午祭为例》,《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02期。
[13] 刘魁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整体性原则》,《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4] 刘魁立:《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理论反思》,《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04期。
[15] 徐惠芬:《中韩拟联手端午节“申遗”》,《新闻晨报》,2005年6月7日。
[16] 张然:《中韩将讨论两国联合申报端午为世界遗产》,《北京娱乐信报》,2005年6月5日。
[17] 《搜狐旅游》,http://survey.it.sohu.com/manage/poll/poll.php
[18] 陈宝成、苏婧:《韩国端午祭成功申遗的文化传承之思》,《新京报》,2005年12月4日。有删节。
[19]《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韩国获胜,中国专家称非坏事》,见《爱国者同盟网论坛》“上海网友区”。http://bbs.54man.org/archiver/?tid-187718.html
[21] 高有鹏:《保卫春节宣言》,《河南大学报》,2006年3月1日。
[22]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网站“站内新闻”。http://yrcsd.henu.edu.cn/news/printpage.asp?id=288
[23] 吴建民:《中国摒弃弱国心态还有长路要走》,《中国青年报》,2006年03月21日。有删节。
本文原刊于《民族艺术》,2006年第2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