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朝戈金]国际史诗学术史谫论※
  作者:朝戈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12 | 点击数:13280
 

注释:

[1] 详见格雷戈里·纳吉《荷马诸问题》。巴莫曲布嫫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也有译作“泛雅典赛会”的。古希腊历史上一个十分古老和重要的节日。每年在雅典举行一次。行吟诗人们纷纷颂唱荷马史诗也是节日活动之一。后改为每4年举行一次。

[3] Foley, J. M. Traditional Oral Epic,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0, p.24。又见朝戈金:《“口头程式理论”与史诗“创编”问题》,载《中国民俗学年刊》1999,上海文艺出版社,第181页。

[4]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生于马其顿的斯塔吉拉城。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以《诗学》(Peri Poiētikēs)最为著名。还有其他一些成果,今仅存目,如《荷马问题》(Aporēmata Homērika, 已佚)。(亚里士多德《诗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6页。)尽管在古希腊时代,谈论荷马和史诗的学人不在少数,但比较集中系统论述的,只有亚里士多德。因而,他在《诗学》中关于史诗的论述,成为国际史诗学术史的先声。

[5] 语文学(philology):希腊人从亚历山大时期(公元前3世纪)就已经开始的一种学术活动,后来成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传统术语,主要指根据文学作品和书面文献的研究所进行的历史语言分析,相当于我国古代的小学(即今天的古典文献学);也可指一般文学作品的学术研究,尤其是古希腊─罗马的文学作品的研究;更为一般的用法是指利用文献研究和文本考证探究文化和文明的历史发展。

[6] “荷马问题”是西方古典学中年深月久的悬疑之一。简单说,就是谁是荷马,他是如何创作出我们今天叫做“荷马史诗”的那些诗歌的。对“荷马问题”学术史的阐释,见格雷戈里·纳吉《荷马诸问题》,巴莫曲布嫫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中国人却没有民族史诗,因为他们的观照方式基本上是散文性的,从有史以来最早的时期就已形成一种以散文形式安排的井井有条的历史实际情况,他们的宗教观点也不适宜于艺术表现,这对史诗的发展也是一个大障碍。但是作为这一缺陷的弥补,比较晚的一些小说和传奇故事却很丰富,很发达,生动鲜明地描绘出各种情境,充分展示出公众生活和私人生活,既丰富多采而又委婉细腻,特别是在描写女子性格方面。这些本身完满自足的作品所表现的整个艺术使我们今天读起来仍不得不惊赞。” (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70页)

[8] International Folkloristics Classic Contributions by the Founders of Folklore, ed. Alan Dundes,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1999. 

[9] 该著中译本《故事的歌手》由尹虎彬译、姜德顺校,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5月出版。

[10] Traditions of Heroic and Epic Poetry, vol.1, 1980. vol.2, 1989. The Modern Humanities Research Association, London.

[11] 例如维柯的相关论述就有代表性,特别是下面两段话:“至于希腊许多城市都争着要荷马当公民的光荣,这是由于几乎所有这些城市都看到荷马史诗中某些词,词组乃至一些零星土语俗话都是他们那个地方的”。“关于年代这一点,意见既多而又纷纭,分歧竟达到460年之长,极端的估计最早到和特洛伊战争同时,最迟到和弩玛(罗马第二代国王──中译注)同时。”维柯:《新科学》,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97,第416、439页等。

[12] 较为晚近的例子,见《奥德赛》陈中梅译本(广州:花城出版社,1994)的“前言”:“综上所述,我们倾向于认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同为荷马的作品。鉴于两部史诗中的某些‘不同’,我们似乎亦可以做出如下设想,即认为《伊利亚特》是由荷马本人基本定型的作品,而《奥德赛》则是他的某个或某几个以唱诗为业的后人(Homeridae,荷马的儿子们)根据荷马传给他们的说诵和该诗的基本格局整理补删,最后基本定型的作品。”

[13] “每一位有本事的歌手往往依当时情形即席创作他的歌,所以他不会用丝毫不差的相同方式将同一首歌演唱两次。歌手们并不认为这种即兴创作在实际上是新的创造”。见Radlov,  Vasilii V.: Proben der Volkslitteratur der nordlichen turkischen Stamme, vol. 5: Der Dialect der Kara-kirgisen. St. Petersburg: Commissionare der Kaiserli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1885.

[14] 《口承─书写等式:一个现代心智的程式》,[美] 埃里克·哈夫洛克 (Eric Havelock)作,巴莫曲布嫫译,《民俗研究》2003年第4期。

[15] 赵秉理编:《格萨尔学集成》第1卷,甘肃民族出版社,1990年,第286-290页。松巴堪布曾说“《格斯尔传》不是佛教经典著作,而是历史人物传记,格斯尔本人曾是安木多地方的小国王”。

 

 (本文刊于《世界文学》2008年第5期,第285-299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朝戈金博客 2008-11-04 19:56:09

上一条: ·[刘锡诚]夏曾佑:进化论的神话观
下一条: ·[刘锡诚]北大歌谣研究会与启蒙运动
   相关链接
·[王兴尧]非遗在社区:学术史要略与中国方案·[毛巧晖]跨越1949:民间文学的重建及其学术史意义
·[罗瑛 潘小漫]百余年来日本学者对云南民族文化研究的视域及特色·[冯文开]中国史诗研究百年学术史的回顾与反思
·[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孟令法]对象、方法与理念:家庭民俗学发展谫论·[刘雪瑽]科学与妖怪 :学术史视角的井上圆了妖怪学
·[杨玉蝶]民间文献研究的新视域·[毛巧晖]董均伦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之研究
·[王素珍]民俗学的制度与礼俗研究谫论·“学科史读与写”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姚小凡]基于高被引视角的近二十年中国民间传说研究综述·[岳永逸]为了忘“缺”的记忆:社会学的民俗学
·[刘倩]尹虎彬对“口头诗学”的译介与研究谫论·[刘春艳]近百年中国傻女婿故事研究述评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史考释·[刘建波]呈现民间文学百花争妍的图景——回望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
·[廖元新 万建中]学术史视角下歌谣与生活的关系 ·[刘大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七十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