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杰克·古迪]口头传统中的记忆
  作者:[英] 杰克·古迪 (Jack Goody)   译者:户晓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26 | 点击数:20902
 

  巴格里神话

  让我给你们举一个口头文化中发生的特殊实例,我研究这个口头文化已经有很多年了。我在1950年首先记录了加纳北部的洛达基人(the LoDagaa)的巴格里神话(the Bagre myth),它是一个提供医疗和其他恩惠的联盟的成年仪式的组成部分。这种联盟是秘密的,我不是其成员。但这个村子从前的一个名为贝尼玛(Benima)的居民,已经皈依了伊斯兰教,现在住在一个相邻的陌生者的居留地或zongo,他领会了我的兴趣,就像他叔叔教他的那样为我吟诵了这个神话。在十余天里,他吟诵着,我记下了他的每一个词,并且通过一种大致的翻译对其内容得到了部分的解释。我部分地被贝尼玛所说的和其他人所暗示的(以及被许多人类学家如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和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对神话的分析)说服了,我们正在涉及一个固定的吟诵文,人们通过熟记才学会了它,而且它作为一个特有的文化形式,以或多或少精确的形式代代传递。如果的确如此,我们就有了口头文化中的精确记忆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而且,实际上,有人告诉我某些已经许诺过的新手如何受到一位长者的教诲,他们的吟诵如何受到他的教正。

  我无法轻易地验证这种有关固定性的断言,因为它是在便携式录音机的时代之前。但我仍然应该了解得更深入——部分的原因是我知道循环耳语的实验,部分的原因还在于嵌入我已经记录的巴格里的,是一种对新手参与其他群体的表演并学会他们如何吟诵的鼓励。换言之,变异是得到承认的,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受到鼓励的。口头文化中的整个神话观受到如下事实的损害,即直到最近,我们通常只有任何长篇吟诵文(已经有了大量的记录成果)的一个异文,这个异文被看作(而且被这样讨论)好像是那个文化的一个固定的、独有的特点,应该以一种无时间的方式来加以分析。如果另一个异文得到了记录,这些资料体仍然被当作有限的,而且变体被看作同一个基本结构的同源替换物。

  大约20年之后,在20世纪70年代,我回到那个村子以及邻村,和我的同事以及合作者库姆·甘达(Kum Gandah)一起做进一步的录音,他是那个联盟的一个成员,可以参加实际的仪式。此时便携式录音机已经随处可得,我们可以在现场录制许多异文,然后在我们有时间时再转写和翻译它们。整个任务很漫长,要延续好几年,但我们完成了大约15个白巴格里(背诵文的第一部分,和作为某种记忆方法和台词的仪式演述密切联系在一起)和9个黑巴格里(第二部分,更具思辩性甚至哲学性,涉及文化的习得和人类困境的解决)。差别是巨大的(参看表1)。甚至当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背诵时,这些差别也是重要的,当不同的人在同一个场合吟诵时(因为在每个仪式上必须吟诵三遍),这些差别更大。在临近的居住区之间,相距只有16公里,差别是巨大的。这些差别不仅和长度有关,例如,某些事件被包含进去还是被排除出去。这些是转换性的和生成性的那种差别。有些强调神作为人类文化的创造者的作用;另一些则强调中介力量和野生(或仙界)的存在物的作用。还有一些强调人自身对其文化的贡献。有些明显以神为中心,另一些则强调其他力量的作用。不过,洛达基人常常断言巴格里的统一性,即所有的异文都是“一样的”。这是因为所有异文都是在巴格里仪式的过程中被演述的;这就好像是说,英国国教的晚祷是一样的,无论其包含的是多么不同的圣歌和多么不同的祈祷者。但还有另一个因素:当口头异文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被吟诵时,你无法轻易地做出比较,就像你把晚祷的书面异文放在一起并且真的考察个别段落也不能做出比较一样。在记忆中(不同于在档案中)这些异文很容易相互融合在一起。

  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事情是,接受成年礼的新手耐心地坐着经历这些漫长的演述,那些表现出某些潜在的演说者才能的人学习着这种吟诵方式,这种宣叙调(recitativo),所以他们能够把任何想法或句子恰当地放入这种韵文松散的韵律结构之中。他们听着,学习着(没有准确的记忆),然后,当被叫到时,才做出他们自己的一个演述,记住了他们听到的许多枝节但也遗漏了一些并且对另一些做了润色。

  甚至我最初认为很重要的一些枝节在其他一些异文中也丢失了。在第一个口述的异文中,讲到了一个最初的人类趟过了一条河,这条河构成了这个世界与另一个世界的界限。在坐船到达了对岸时,他遇到了一个抽着烟蒂的一个老人,该人正是神本人。作为神的邀请的一个结果,这个男人在蜘蛛的帮助下用蜘蛛网作梯子爬上了天。在那里,他看见了神如何造人。在甘达和我大约20年后记录的下一个异文中,当时我认为在结构上最重要的整个这个枝节,已经被压缩成几行,我现在都能把它们添进去。在整个吟诵中,神起着一个完全不同的作用。

  因此,依你选择哪个异文而定,分析将会有很大的不同。而且,结果就是神话和文化的其他方面的密切配合远比许多功能主义者和结构主义者所认为的少。中间情况是普遍的。在每个吟诵开始有一个包含大约12行的小节,我称之为祷文(the Invocation)。它是这样的:

  白巴格里的祷文

  众神,

  祖先,

  守护神,

  野生的存在物,

  皮革瓶[装着占卜用的玛瑙贝]

  说我们应该演述,

  因为蝎子的叮咬,

  因为自杀,

  胃痛,

  头疼。

  甚至当我放弃了巴格里是固定的这种想法时,我仍然相信整个祷文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人们会老老实实地开始说这几行,就像吟诵主祷文一样。一位长者可能纠正一个更年轻的男子的异文,并且说“不是‘任何非圣是你的名字’而是‘尔名见圣’”。但我现在已经记录了这些行的大约一打的异文,它们相互之间没有一个是严格地逐字相同的。如果某个长者纠正我的吟诵,这是从他本人记忆的异文和个人化的模式出发的,这些与其他人的略有不同。既然没有一个固定的文本来矫正,那么,变异就永远会悄悄地溜进来,部分地是由于遗忘,部分地是由于改进、调整和创造的不自觉的企图。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2006-12-1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贺学君]从书面到口头:关于民间文学研究的反思
下一条: ·[何道宽]破解史诗和口头传统之谜
   相关链接
·[赵欣璇]以“写”代“说”:陆稼书传说的生成机制·[岳瑾]黄河流域关中民间泥塑的文化记忆与传承研究
·[严曼华]边远人群的记忆书写:论通行叙事的在地转化策略与动力机制·[田小旭]数字时代口头传统影像志
·[孙敏]传统重塑:官民互渗与国家在场·[石满妮 李澈]多面“变婆”与恐怖生产
·[任梦洁]山东快书口头特征与当下表演生态研究·[林玲]炎帝神话的族源记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
·[黄秀双]宗族记忆的重构·[邓婧怡]“非遗”视域下鄂尔多斯传统舞蹈的历史记忆与身体实践
·[程锐]长征记忆的节日建构·[陈冠豪]当代显性鬼传说“影子记忆”的“箭垛”组合现象
·[蔡威]藏族碉楼营造技艺与文化记忆的传承发展研究·[白笑天]民族记忆:先秦巫文化与民族思想文化交融发
·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书讯 ‖《21世纪的歌手和故事》文集出版
·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朱志明]民办民俗博物馆与乡土文化记忆传承·[张淇源]作为类民俗的圣地巡礼:时空感重塑与记忆再生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