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民族的节日习俗
【s秋水伊人s】民俗的流传,在文化形态上,还可能演绎为民族的神话。例如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龙,凝结着民族悠久文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构成一袭民俗的生命密码。请问乔老师,您是如何看待民俗的流传在当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的?
【特邀嘉宾:乔晓光】应该说在中国历史上造神运动从来没停止过,因为民众趋从心理的需要。中国不是一个一元化宗教的民族,中国人对仪式的迷恋应该超过了主体本身,而民俗像一条流动的河,正因为流动着,它才具有了生命的活力。我们民族的文化大树,实际上她的根系是扎在民间的土壤上,民俗当中蕴含着更深层的人民性。传统民俗现在面临着民族文明的转型期,发生着很快、很大的变化,民俗里许多文化细节在悄悄的大量的消失,民俗里蕴含在“民”之群体生存——人的生存文化意识却不是那么容易消失的。民俗在当代社会人性价值观、情感价值观、伦理道德价值观、审美观等反面,还在起着很重要的框架作用。就是说,过去、现在和未来实际上有着一种更深层的联系,这并不是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等待的是太阳】陈老师,您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蒙古民俗学,我本身是蒙古族,但是我对本民族的风俗倒不是很了解,因为我们生活的地区基本接受了与汉族同胞相同的教育,您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蒙古族过节的习俗?今天的春节文化会不会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在将来变得和蒙古族文化一样只能被专门的研究学者所熟知?
【特邀嘉宾:陈岗龙】非常高兴网上遇到本民族的同胞,蒙古族的春节也有自己的特色。蒙古人把春节叫做查干萨日,意思是白色的月。过去蒙古人的新年不是现在我们知道的这个春节(阴历的十二月),而是九月份,那时候游牧生产获得了丰收,牛羊都长膘了,蒙古人吃的奶食这时候是最丰富的。在蒙古人一年的时间里是新和旧的分界线,人长一岁,牛羊也长了一岁,所以人们把过去的九月当作一年的开头。到了元代忽必烈时期,入驻中原以后,受汉族春节的影响,把蒙古人的新年移到现在的春节,跟汉族的春节一致了。蒙古人春节的含义还是叫做查干萨日,这里面还是保留着游牧民族的特色。蒙古人接受汉族的东西是有基础的,汉族的春节是一个农业民族的节日,对游牧民族来讲,分界线也是一样,基本相同。从蒙古族的春节来讲,实际上是扩充了文化含义,说明了春节不仅仅是一个农业生产的节目,同时也是牧业生产的节日。蒙古族春节的节日也是丰富多彩,一般是腊月二十三祭火,祭火的时候向火神供奉丰富的贡品,招福,召唤人和牲畜的福份。
【等待的是太阳】谢谢陈老师回答了我的问题!
【笑春风!】请问陈教授,在一个蒙古族与汉族组成的家庭里,他们怎么过春节呢?他们的后代又会继承什么样的过节传统?
【特邀嘉宾:陈岗龙】我认为他们还是要过春节,而且春节过得还是有声有色的,他们过汉族的春节还是过蒙古族的春节是由他们自己决定的,这个我觉得没有什么评论的资格,而且对他们来讲,他们选择的余地比单一民族的家庭要多。比如说他们要过蒙古族的春节,家里有奶茶和羊肉,如果我去作客,我会更高兴,他们的后代继承什么样的过节传统,这要取决于他们对孩子灌输的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孩子受到的教育,不管后代继承蒙古族的春节还是汉族的春节,只要这个孩子能继承春节文化的民俗传统我觉得已经是不错了。
【等待的是太阳】传统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剪纸窗花,但现在我们的生活正走向现代化、国际化,您认为该如何让剪纸既在民间得到保留又能得到年轻人或崇尚现代化生活的人们的青睐?
【网友嘉宾:晗薇】传统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剪纸窗花,但现在我们的生活正走向现代化、国际化,如何让剪纸既在民间得到保留又能得到年轻人或崇尚现代化生活的人们的青睐?这一个问题是今年十月份由国家教育部,中央美院,中国民协联办的“中国高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中重点地讨论过。大家一致认为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我们的青少年在其成长过程中能更早地,更直接地接触民族传统文化。就这一问题也存在于民族歌曲当中。在刚结束的南京民族歌赛中,许多国外专家纷纷提出中国的民族歌曲有流行化的趋势,这不利于民族歌曲的传承,他们建议让中国的青少年能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民族歌曲。
【特邀嘉宾:乔晓光】可以说进行现代剪纸创作,我也有一个学习民间剪纸的过程。一方面是剪纸语言本身的学习,但更多的是在民间生活当中,通过对剪纸创作者的考察和理解,更好的来学习剪纸这种语言和方式。中国民间剪纸,不仅仅是一种民俗风格,它蕴含着很丰富的文化,同时也是具有独具思维特色的艺术手段。民间剪纸就是民间剪纸,它不是其它艺术门类。学习民间剪纸的过程是一个领悟消化的过程,在我所进行的现代剪纸创作过程中,开放式的融合了很多其他艺术的东西,甚至我也受到了埃及壁画艺术的影响。所以说这种艺术创造更多的是生长,不是组合和拼凑。
【猫咪mm】就着剪纸,我想问乔老师,你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尤其都市中的能真正从心里喜欢剪纸吗?在我居住的城市里,我几乎很难看到它,而且春节时也没有人贴了,它会在城市渐渐消失吗??
【长白天池】乔老师你好!你对满族剪纸了解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满族剪纸吗?谢谢!
【特邀嘉宾:乔晓光】满族的嬷嬷人,剪的朴素、大方、端正。满族的剪纸,是长白山具有萨满文化底蕴的传统养育。满族剪纸有一个特点,龟和蛙的眼睛是用香火烫出来的。满族剪纸像汉画石一样,注重轮廓造型。满族还有许多表现民俗生活的剪纸十分生动,吉林省成立了满族剪纸研究会,会长是王纯信先生,他是这方面更好的专家。
【长白天池】谢谢乔老师!
【没落的骑士】陈老师,我是蒙族,但我们蒙古人初次见面有时伸出小手指,互相拉个钩,这是什么意思呢?
【特邀嘉宾:陈岗龙】这种习俗的含义可能有多种解释,不一定有一个不变的定论。我比较熟悉的习俗是过去蒙古人见面的时候,互换鼻烟壶,或者跟长辈见面的时候手里拿着哈达。这些就是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部落都有不同的解释,而且也和宗教信仰有关系,主要是和佛教有关系。因此,民众对民俗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有时候有很大的随意性的,但是民俗对民众来讲都是合理的。前面说的拉小手指也是结成亲密关系的象征。
【没落的骑士】我想也是,但我知道在很多的习惯背后都有一个故事的产生,有时带着人们美好地希望或祝愿,但现代人这种礼节少了延续与继承,也许是蜕变和新生。
【吹皱春水】民俗就是农民的习俗吗?
【猫咪mm】是民族的习俗!!
【网友嘉宾:晗薇】民俗当然不仅仅是农民的习俗,它是由代代人民传承积淀下来的约定俗成的规范。
【猫咪mm】请问乔老师,在都市生活中剪纸以成为一种比较稀罕的事物,作为春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你认为剪纸贴窗花会在城市里渐渐的消失吗?也许这么说是不准确,但我的意思是说,过去过节都会剪纸贴窗花,但现在不论是否过节,在城市里,你能看到多少呢?我真的担心它会在未来的年轻人心里消失!
【吹皱春水】我认为你的担心完全是多余,就象相声艺术一样,如果它有生命力自然会继续存在下去,如果它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自然就会灭亡嘛。
【黑雪39】生物都需要进行新陈代谢才能生存,更何况是人类的风俗习惯。
【特邀嘉宾:乔晓光】剪纸不被都市人了解,是因为我们所有的教育中,对民间文化艺术介绍的很少,或者说我们还没有认识到民间还有一个那么大的传统存在着。另一个问题,剪纸进入现代城市生活,未必都去做窗花,实际上剪纸蕴藏着和现代生活互补的人性艺术魅力。《第三次浪潮》这本书当中就提出了电脑化时代,最为补充的就是民间艺术。现代传媒工具和人性手工艺术的结合,是这个时代生存心理和谐的一种方式。我们不能光用哲学思考,我们要学会用手、用眼、用触觉、用嗅觉、听觉,用我们的身体去体验、思考,别说我们在人性上变的太“笨”,太“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央视国际(2002-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