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民俗学学科统摄性概念的缺乏,使得民俗学研究对象和理论话语边界不清,进而形成研究中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有效对话的局面。重返Folklore原旨、即“民众的知识”是建立民俗学统摄性概念的一种探索。同时,立足知识生产,廓清民俗学者的学术使命,引入实证主义机制研究,倡导研究真问题和真研究问题的学术思路,有助于从整体上提升现代民俗学的洞察力和学术品格。
关键词:现代民俗学;民众的知识;知识生产;学科危机
作者简介:李向振,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湖北武汉430072)。
基金项目: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知识社会学视野下20世纪前半叶中国民俗学史研究”(项目编号:2020SK008)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俗学研究者参与到事关学科前途问题的讨论中来,并产生了相当丰富的学术成果。与此同时,民俗学领域内“各自为政”的倾向越发严重也不能忽视。似乎每个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学者,都在尝试建立自己的知识领域和话语体系,学者之间真实有效的对话变得越来越困难。但事实上,民俗学内部的知识难以形成共识,才是真正能够带来严重学科危机的问题。因此,讨论民俗学学科的前途问题,需要建构一套具有操作意义且在学术共同体内有相当共识的概念体系。
在被表述的学科危机中,一方面学科内部分工日益细化和细碎化;另一方面学术产品同质化倾向愈发明显,从知识生产角度来看,大量论著属于重复研究,呈现出明显的“内卷化”倾向,单篇学术论文的知识贡献率不断降低。当然,我们面对被表述的学科危机时,有两个基本问题不容忽视:其一,判断学科危机的参照标准是什么?到底是基于有用没用来讨论,还是基于学科繁盛程度来讨论,还是对比学科历史进程来讨论,或是针对学科缺陷做出的判断,抑或基于政治与社会需要做出的评判?判定学科危机的参照标准需要有个基本厘定。其二,谁在谈论民俗学学科危机?到底是学术共同体外的人在质疑民俗学,还是学术共同体内的人在质疑它,也是不能忽视的问题。换句话说,当我们谈论民俗学学科危机时,必须清晰地找出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并要时刻警惕以拯救学科危机为由头而出现各自为政的研究倾向。
本文认为,当前民俗学学科危机,也许更多是知识生产危机的问题,而不是整个学科行将破产;更多是学科内部制造的自我恐慌,而不是整个社会科学界的共识;更多是没有形成基本的统摄性概念,而不是研究领域即将消失;更多是缺乏发现问题的想象力,而不是分析路径和研究能力有明显缺陷。由此,我们现在讨论民俗学学科危机,有必要重新审视学科的知识生产问题,以及与知识生产密切相关的有效学术对话、凝聚学科共识的统摄性概念、面向社会需要的“真问题”,以及总体性的问题意识等。有鉴于此,本文准备讨论如下几个问题:首先,如何构建学科的统摄性学术概念,以促成学术共同体内部有效地对话与交流?其次,立足“学术市场”需求,民俗学者需要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以及生产什么样的知识?再者,面对社会转型,民俗学者如何进行知识生产,以更贴近现实需要,进而提升民俗学学术品格?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