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潘鲁生]践行民间文艺的发展使命——写在《钟敬文全集》出版之际
  作者:潘鲁生   摄影/图:吴京男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1-23 | 点击数:9696
 

     钟敬文先生是中国民间文艺学科的开创者,是中国民协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钟敬文全集》出版,有助于进一步研讨钟敬文先生的学术思想,总结中国民间文艺的发展历程,研讨新时代民间文艺的发展命题,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钟敬文先生的治学理念和学术思想,我们要传承和践行老一辈学人对发展民间文艺的坚实使命。

  钟敬文先生的学术追求、学术理想和学术使命,贯穿了我国现当代百年历程。他在“五四”时期,以及上世纪八十年以来,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深刻把握民间文艺的发展脉动,推进民间文艺的学术研究和保护实践,体现了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如果没有钟敬文先生这样的一种精神、这样一种使命、这样一种关于民间文艺的全方位理论构建和实践,也许,我们今天的很多民间文艺工作可能无从谈起,我们许多珍贵的民间文艺样式可能已经流失,我们可能会缺少像今天这样一支坚实的民间文艺研究与工作队伍。所以,整理、出版、研究钟敬文先生的学术思想格外重要。深化钟敬文的相关研究,就是传承一种精神财富,汲取一种思想动力,传播关于中国民间文艺发展的经验和智慧。对于当下的民间文艺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也是我们所肩负的一种历史责任和文化使命。

  学习钟敬文先生的治学理念和学术思想,我们要加强我国民间文艺发展的学科规划。

  钟敬文先生以强烈的学科意识,开创和引领了我国民间文艺的学科发展。早在1935年就提出建设“民间文艺学”学科,并不断倡导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几十年来,他提出了建立民间文艺学“原理研究”、“历史研究”、“批评评论”、“方法论和资料学”的学科体系,强调“田野作业”的研究方法,指出既要注重客观地调查和比较,也要关注社会生活的特性。钟敬文先生从理论指导、专业素养、严肃学风和创办学术刊物等各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都是我国民间文艺学建设的务实之举。几十年来,钟敬文先生一直引领民间文艺学的学科前沿,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以及开展系统的民间文艺抢救、保护和发展一系列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带动作用。事实证明,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加强学科规划和建设,有助于我们认清研究对象,把握发展规律,明确工作方法,是开展调查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基础。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持续加强学科建设,按照钟敬文先生的学科规划,建设好中国的民间文艺学。

  学习钟敬文先生的治学理念和学术思想,我们要以“人民性”和“中国特色”的中心理念指导我国民间文艺发展。

  钟敬文先生认为,民间文艺具有“直接的人民性”,提出以“人民性”作为衡量文学作品价值的重要标准。他指出,民间文艺以劳动人民的文艺创造为对象,收集、整理和研究有助于增强人民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钟敬文先生关注中国民间文艺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明确提出,要坚定地从我们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自觉地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民间文艺学。这是一代学人高度的文化自觉,也是建立中国学派的重要基础。学习钟敬文先生的为民情怀和文化视野,发展我国民间文艺事业,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当前,我国文艺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部署文化建设,关心文艺发展,关怀文艺工作者,要求我们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文艺的人民性,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民间文艺发展指明了方向。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钟敬文全集》的出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传承民间文艺发展的优秀传统,扎扎实实服务和推动我国民间文艺事业的发展。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全面启动,中国文联、中国民协正积极组织全国民间文艺家深入开展实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和“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传播工程”。这“两大工程”作为国家重大文化工程、民族文化复兴的示范工程、民间文艺的记忆工程,也是钟敬文先生早年倡导的“万里长城”“文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吾侪肩负千秋业,无愧前人庇后人”,钟敬文先生曾以此自勉。今天,作为一名民间文艺工作者,作为新时代民间文艺事业发展的参与者,我们要继承钟敬文先生的人民情怀,发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优良传统,学术立会,担当使命,勤奋耕耘,服务人民,为我国民间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而不懈努力!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2019-01-21
【本文责编:郑裕宝】

上一条: ·[慕津锋]秦牧与钟敬文的情谊
下一条: ·[杨雄威]甲子岁朝春:一九二四年的星命与政治
   相关链接
·[萧放 叶玮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有感与有效路径探讨·[向伟]社会主义传统中的少数民族民间文艺:以《秦娘美》为中心的讨论
·[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李美茹]庙会旅游中民间文艺团体的功能研究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钟进文]向一生追求进步的人民的学者致敬 ——我和钟敬文先生的几个小故事·[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
·[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萧放]钟敬文人民文化观及其学术实践
·[肖永晖]山花烂漫新时代、凝心聚力话民艺·[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
·[彭牧 沈燕]方法论的本土与世界:以钟敬文与松村武雄的学术交流为核心·[杨利慧]钟敬文“民俗学是现代学”思想与中国民俗学“朝向当下”的转向
·[刘爱华]反哺,还是互哺?——民间文艺发展内在逻辑探微·[祝鹏程]钟敬文与“人民口头创作”:因缘、调适与影响
·[段友文 石怀庆]民间文学教材建设的百年回眸·[康丽]民俗学家的想象力与民俗学学科的生命力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