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张小军]“民族”研究的范式危机
——从人类发展视角的思考
  作者:张小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1-13 | 点击数:4401
 

  摘要:本文从人类发展的视角来理解民族研究的三个范式危机,其一是“民族单义性”的范式危机,指出民族是多义的。近代有一个从民族国家思潮转变为“多民族共和”政体的过程,此乃当今中国国体的基本性质之一。其二是“民族问题化”的范式危机。从人类发展的视角,“民族”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载体和文化单元,在这个意义上,民族无问题,民族文化无问题,问题在民族之外,这是理解“民族”的基本原则。其三是“去民族”的范式危机,重要的不是“去民族”,而是要让民族“去问题”,避免让民族成为冲突甚至战争的牺牲品。通过阐释民族研究的三个范式危机,在学理上澄清上述民族研究范式危机,思考对民族研究和民族实践的合适研究范式,为民族研究及其民族政策的制定提出基本的学理依据。

  关键词:民族研究;范式危机;民族问题;去民族;人类发展

  作者:张小军,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教授。


  近年来,由于“民族”问题的日趋严重,出现了一种恐“民”症。在学术界,有学者提出“二代民族政策”,形成了所谓的“民二代”问题。各种关于民族以及“去民族”的争论,反映出一种“民族”研究的范式危机。这不仅会导致研究的歧路,还会对国家治理和民族政策的制定产生负面的影响。

  已有学者提出“中国民族研究的困境及其范式转换”,讨论了两种民族研究的范式危机:一是学术表述的危机,研究者找寻不到可以共同凭依的民族概念;二是政治合法性的危机。由于表述危机使得多民族立国的政治想象之基础受到撼动,表现出一种民族政治自身的混乱。“核心危机就是,无论是哪一种民族观念或立场,其实质无非是从一种西方意识转换到另一种西方意识,从中却无法找到本土中国意识的认同和表述,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构成了上文所述的两种危机的基础”。笔者同意上述危机的存在,亦同意“找寻不到可以共同凭依的民族概念”以及“民族政治自身的混乱”的看法,但是这些危机很难简单归结为西方意识转换导致的表述危机。

  在本文中,笔者尝试从人类发展的视角来理解民族研究的三个范式危机:(1)“民族单义性”的范式危机。(2)“民族问题化”的范式危机。(3)“去民族”的范式危机。试图在学理上澄清上述民族研究范式危机,探讨对民族研究和民族实践的合适研究范式。

  一、“民族单义性”的范式危机

  民族单义性范式是一个十分明显而又不易察觉的现象,常常导致对民族理解的歧义性,进而影响民族政策的制定。上世纪60年代,人类学家华德英(B. Ward)曾经提出著名的“意识模型(conscious models)”。她认为对于同一现象,会有不同的意识模型,包括“他者模型” “自我认知模型” “意识形态模型”等。“民族”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类现象,也在自认、他认、意识形态、国家治理等不同场景下具有多义性。

  (一)民族的多义模型

  一般而言,“民族”是族群的一种具体形式,族群是比特指的“民族”(少数民族 ethnic minority groups)更宽泛的概念。人类学词典上,族群(ethnic group)指共享相同文化的群体(who shared the same culture)。巴斯(F. Barth)一方面指出“把族群的文化孕育因素作为他们的基本特征, 这会具有深远的意义”,另一方面也强调族群的客观群体和组织特征。ethnic的词根是ethno,在《韦氏词典》里有“文化群(cultural groups)”的意思,结合了文化和群体组织两个特征。在这个意义上,“民族”的本质含义是一种文化群体。

  现实社会中,“民族”具有多义性,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边界问题,而是涉及认识论、方法论的层面以及民族在社会中不同功能的面向。一般来说,社会事实可以区分为客观的事实(objective fact)和表征的事实(representational fact)。客观的事实就民族而言,主要指以不同生活方式、民风民俗以及物质文化表达的民族,也包括工具化的民族等。表征性的事实是指以信息方式存在的事实,包括象征的、话语的、意识形态的事实等。表征性的民族包括象征的民族,语言的民族、认同(自我认同/他者认同)的民族、话语的民族、国家意识形态的民族等。

  从民族的存在形态上,可以划分为治理的民族、学理的民族、公理的民族、民理的民族等民族形态。从嵌入性的观点,可以看到民族这个概念广泛的实用性,它包含的内容十分复杂,因为它是嵌入到社会方方面面的。现在关于民族的理解,较多局限在一些具体的东西上面。在学理上还需要提高一个层次,从 “人类发展”的视角来理解“民族”现象。民族的多样形态包括:

  1.公理的民族。主要指世界公认的一般国际规则所表述的民族或少数族群。体现于联合国的各项国际准则与一般国际公约。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参与了很多涉及民族平等、反对种族歧视、文化多样性等概念的文件和国际公约的制定。目前在“第二代民族政策”讨论或辩论中,缺乏在国际公理方面的关注,忽视了我们的“民族”乃是世界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基本单元。

  2.治理的民族。从国家治理层面,民族形态包括国家划定的民族、国家主义的民族(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国家、民族、国民)、意识形态的民族、自治的民族、法律的民族(法律政策定义的民族)等。

  3.学理的民族。学理上因为方法论的不同视角,会区分出文化相对论的民族、认知和知识体系的民族、功能主义的民族、主位/客位的民族、文化生态的民族、实践(建构主义)的民族。这些对民族的理解会影响到具体的民族政策制定。例如是关注当地人的民族认同还是政府或学者的划分?注重历史的演变还是尊重现实的差异?等等。

  4.民理的民族。民理是常常被忽略的一类道理,但是在民族政策制定中至关重要。民族涉及历史演变,很多族群在历史的变迁中分分合合,因为民族本身具有动态的特点。汉族也是如此,本身也有起源多元说。这些变化,造成了多层次的民族认同和多元的文化,形成了我国和世界的多样性文化生态。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赵昱】

上一条: ·[刘宗迪]超越语境,回归文学
下一条: ·[马千里]法国民俗学的史前史
   相关链接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赵靓]数智三月街:大理街子的平台时空与新兴民俗
·[张芸朵]女性电竞迷的交流实践与文本生产·[张勋]白俄罗斯人的传奇散文:特征、与民族性格的联系
·[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张寒月]妇女、传统手工业与民族地区新内生发展
·[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
·[杨芳菲]历史在民歌中的重塑与变异·[严曼华]边远人群的记忆书写:论通行叙事的在地转化策略与动力机制
·[肖志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孟姜女传说的价值研究·[萧放 叶玮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有感与有效路径探讨
·[向伟]社会主义传统中的少数民族民间文艺:以《秦娘美》为中心的讨论·[王艳]从延安时期到新时代:格萨尔史诗编译与研究的人民性话语
·[王若帆]内附与交融:清初康普边地土司禾娘的国家认同·[王璐]“遗产化”的意义延展:民族曲艺艺人关系重构与非遗创新
·[王丹]赓续与创新:松潘花灯舞传承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斯琴 杜丹]海外中国民俗文献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实践
·[彭栓红]云冈石窟晚期造像的审美新变·[罗瑛 潘小漫]百余年来日本学者对云南民族文化研究的视域及特色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