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中国民俗学会2022年年会征文启事——民众之学:民俗实践与新文科建设   ·CFS会务║就会员会籍管理问题致广大会员的一封信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6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6年会专区

[米海萍]昆仑神话的书写特征
  作者:米海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10-25 | 点击数:1890
 

 

 
昆仑神话的书写特征
米海萍
(青海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
 要:昆仑神话是中国古典神话的主体部分,在其被文本化过程之际,正是中国古文明已经成熟之时,虽然限于当时书写条件的困难、国人早熟的哲学思维和神话历史化改造等种种因素,加之神话本身经过历史时间的剥蚀和历史潮水的冲刷,所书写的内容只剩下一些零散的、只言片语的、和欠完整形态的“碎金片”。但从前人学者对先秦至汉晋时期纪录神话典籍的连缀萃集来看,仍然能够看出昆仑神话是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影响最深远的神话体系。从中可窥见古代文献书写昆仑神话时,具有思维的原始性、神话意象的层累性及神话人物记忆的排序性特征。
关键词:昆仑神话;昆仑;书写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孟令法]医药管理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一条: ·[苗苗]太谷县广誉远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相关链接
·[黄涛]语境理论视野下民俗志书写范式的适度革新·[张勃]精神返乡与历史记忆:易代之际的民俗书写
·[邵凤丽]从“有妇无女”到“女可承祧”:家谱中族女书写的历史变迁·[林海聪]图文共现的民俗档案:清代至民国时期妙峰山庙会的多元记录
·[姚慧]走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田小旭]耳治与目治:民间故事研究范式的建立与发展
·[苏明奎]文学与记忆:苗族口头文学《仰阿莎》的跨媒介书写·[葛婷]观念与方法:郧西县孝歌手抄本调查研究
·[李建宗]书写青海民俗生活的皇皇巨著 ——简论《青海民俗志》·[朝戈金]民俗志书写探索的创新成果 ——《青海民俗志》序
·[孙艳艳]修行中的“身体感”:感官民族志的书写实验·[徐宝成]明清易代:惠世扬形象的多维建构
·[赵李娜]社会变迁与风俗书写:晚清居沪知识分子的上海风俗关注与撰述表达·[万建中]民俗书写主体还原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赵旭东]视频直播的民族志书写 ·[陈连山]现实的昆仑与神话的昆仑
·[沈婉婷]昆仑龙脉观念溯源·郑岩谈美术考古与美术史书写
·[张佳伟]论“民间文学发展史”书写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温小兴]红色文化的族谱书写与民间传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2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