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译著译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译著译文

秋山利辉:《匠人精神》摘录
  作者:[日] 秋山利辉   译者:陈晓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6-27 | 点击数:15310
 

  除了技术之外,同时必须提升自己的心性,学会感恩。没有诚实和感恩之心,人是无法获得成长的。我还告诫徒弟们,如果你们不愿意尽孝道,不能让父母过得快乐,那么将无法成为真正的一流匠人。

  我经常反复指导弟子们的生活态度,我“爱管闲事”、“脸皮厚”和“纠缠不休”,这些事不会输给任何人。每个人都拥有成为一流人才的潜质,但如果没有人反复提点和指引,成才的种子就不会发芽。

  “秋山木工”的评价标准,是技术40%、品行60%。我想培养的,不是“会做事”的工匠,而是“会好好做事”的匠人。所谓“会好好做事”,就是一心想要让客户满意,而且拥有在发生意外事件时,能够从容、自信解决问题的判断力,同时具备能与客户顺畅交流的沟通能力,并且针对家具和材质等问题,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客户都能侃侃而谈、如数家珍。要培养这样“会好好做事”的匠人,学徒制是最好的方式。

  和师傅及师兄弟们整天在一起,可以随时观察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偷学”他们的技术,师兄弟们之间也可以互相学习。当师傅亲自示范时,看到的弟子们都同样得到教益;这种教育模式,能把从技术到品行所有的一切都传授给弟子。

  我相信,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术。

  每个人都拥有成功的潜质

  所谓工匠的心理建设,就是前面介绍的“匠人须知30条”,包含了工作的基本要求、态度、心理准备、意识、技术等,这部分包含了“守”的基本内容。

  虽说是培育一流的基本法则,但只要各位读过,就知道没有一条是特别的,全都是日本人自古实践的教导原则,全都是父母、祖父母、寺里的和尚、邻居的叔叔和阿姨教给小朋友的内容,江户时代的孩子们也应该都是这样被教导的。

  在我小的时候,父母和祖父母经常对我说:“老天爷在看着哟!”就算没有人看见,但是老天爷在看着,绝不能做出有违天理的事情,我便是获得这样的教导。

  然而,现代的年轻人在高中或大学毕业之前,并没有被教导这么重要的事情。虽然大人们应该不辞劳苦、好好地教导孩子们礼仪、感谢、尊敬之心这些基本操守,但是却没有这样做,所以有些人才会连最基本的寒暄都做不好,更遑论一流人才,在社会上也不会有什么贡献。

  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自动按照这30条守则行动,才可以说“我已经学会了!”如果还一边思考一边说“那个……”的话,就算不上已经学会了。

  只说一次、只教一次,不大可能马上就学会,所以我总是认真地传授学徒。“纠缠不休”、“爱管闲事”、“厚脸皮”,说的通通就是我。

  所谓“纠缠不休”,指的是坚持不放弃;“爱管闲事”则是对别人的事情感到兴趣、想让别人高兴;“厚脸皮”指的是正面的“贪心”之意。如果我“纠缠不休”、“爱管闲事”、“厚脸皮”地指导学生,一定会有成果。因为大家都拥有很好的潜质,但这不是用脑子去记,而必须用全身心记住。

  在每一个修业的日子,对学徒和我来说,都是一场战斗。将来能否作为工匠生存就是由这个修业的时期来决定的,所以一秒钟都不能松懈。

  无论在工房或在作业场所的时候,每天二十四小时对我来说,都是一场正式的比赛,都要全力以赴。当然,学徒们也很拼命,所以想逃跑的想法,应该不是一两次。

  老实说,禁止精力充沛、玩心重的二十几岁年轻人谈恋爱、发手机短信,要他们专心一志成为一流匠人,这是非同一般的事情。我们大部分的学徒都在二十岁上下,尽管如此,即使在这段时期全部牺牲个人喜好,日后还是可以重新取回以前放弃的东西。

  如果抱持着“我只做我薪水分内的事”、“尽量轻松获得成果”这种省事想法的话,就不会拥有真正的实力。即使看似绕了远路,但如果能够忍耐、专心修业,并因此培养出一流的心性和专业技术,在往后的四十年,即使到了六七十岁,也仍然可以作为一流匠人生活。

  在每天的修业中,我们要拿出自己101%的气力,持续做有益的事情,要不断地累积经验,保持开朗的心境,关心周围的人。

  人的精神是不断地松懈的,每个人都希望过得轻松、愉快,所以每天的修业是必需的。

  只要战胜自我,每天付出努力,就可以提升自己的心性;无论到哪里,都可以实现真正的自我。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 2016年6月15日
【本文责编:陈艳】

上一条: ·[卡舒巴]“他者的”遗产:城市文化、市民社会与城市展望
下一条: ·[李粉华]亚瑟·哈图对特性形容修饰语的研究
   相关链接
·[张寒月]妇女、传统手工业与民族地区新内生发展·[雷鸣 李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河湟地区手工艺文化保护
·[董捷玉]都市语境下的手工艺传承·[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吴言]劳作模式与村落共同体的关系·[涂亚君 东杰夫]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
·[佟兆岁]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宋嘉琪]手工艺类非遗的市场化
·[安可然]日常生活视角下的手艺传承·[徐赣丽]手工艺在今天意味着什么?
·[徐赣丽]如何回到生活:手工艺产业化之路·[徐赣丽 滕璐阳]当代手工艺的都市实践
·[肖宇强] 民族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保护及对接乡村振兴发展探究·[王均霞]朝向普通人日常生活实践的神话图像叙事研究
·[西萍]丰盛古镇田野行·[方李莉]手工艺与当代中国生活方式的重塑
·[巴莫曲布嫫]十年行走,不忘初心──《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小引·[王均霞]普通人日常生活指向的手工艺与神话图像叙事研究
·[张新沂 陈旭]论国情下汉绣手工艺文化特征的传承与发展·[季中扬 陈宇]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