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俗”、“方言”、“矢口而成”、“哀感顽艳”,说的都是客家山歌继承吴声歌谣传统和獠疍遗俗的特点。张元济为《岭南诗存》所作《跋》,强调的也是客家山歌的獠疍遗俗,他说:
瑶峒月夜,男女隔岭相唱和,兴往情来,余音袅娜,犹存歌仙之遗风。一字千廻百折,哀厉而长,俗称山歌,惠、潮客籍尤甚。[10]
所谓瑶峒,本指少数民族如僚、疍或畲族、瑶族的聚落,这里泛指粤东的山村聚落,包括客家聚落在内。所谓歌仙,指的是刘三妹,是岭南少数民族传说中的始造歌之人,传说她“善为歌”,“解音律,游戏得道,尝往来两粤溪峝间。诸蛮种类最繁,所过之处,咸解其言语。遇某种人,即依某种声音作歌,与之倡和(唱和)。某种人奉之为式。”[8](P267)可见张元济也认为岭南客家山歌继承了僚、疍、畲、瑶等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其观点与黄遵宪是一致的。总的说来,清末民初的一批学人,已认识到荆湘歌谣、吴声歌谣和南方少数民族歌谣都是客家山歌的重要文化渊源,只是他们的论述还不是那么直接,也不够透彻,我们现在有必要从学理和实证两个方面作进一步的阐述。
客家山歌继承僚、疍、畲、瑶等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问题,用客家在民族来源方面的多元组成理论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而客家山歌深受荆湘、吴越竹枝词、吴声歌谣影响的问题,可以从客家先民的迁徙活动去探寻答案。笔者早已指出,客家先民包括南迁的汉人、南迁的盘瓠蛮和百越土著三个部分。从先民迁徙的角度来看,盘瓠蛮的南迁主要是渡过洞庭湖,然后或溯湘江而南,越五岭而转至粤东、闽西,或先进入江西,从赣东、赣南南越武夷山进入福建,散布于闽西北、闽西南,荆湘和号称吴头楚尾的赣东、赣南是其途径的主要地区;从南迁的汉族移民这方面来看,“它们的远源可追溯到古代广义的中原地区,近源却主要是唐宋时的江淮地区”,南迁的实际起始地主要是江淮地区,其中有不少移民经过了吴越地区。[11](P81,79)从这两部分先民的迁徙途径来看,荆湘歌谣和吴歌与客家山歌发生深厚的渊源关系,实是题中应有之义。
再从客家山歌的内容和风格特点来看,爱情山歌在客家山歌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其内容主要是大胆表达男女情爱,演唱的基本形式是溪头岗尾或隔着山梁即兴对唱,大多是不假思索出口成章。有些地区还把唱山歌与迎神娱神的醮会结合起来,发展成独特的山歌醮:
打山歌醮又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理想场合。这与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举办“三月三”节日活动一样。据横陂秀才魏化吾《海隅剩珠》诗集竹枝词:“无数佳人拥塔冈,每逢醮建托烧香。多情别自饶风趣,撩动诗情赋一章。”在注释中说:“闻塔冈建醮,士女如云,采兰赠芍,不相禁止。去岁舟过其下,偕数友一观,始信所闻之不谬也。”可见以唱山歌为由,获得自由谈爱之机……[12]
客家山歌的这些基本特征,与后世士大夫眼中《诗经》专讲温柔敦厚的诗教之旨大相径庭,却与受礼教束缚较少的少数民族山歌有许多相似之处,难怪封建卫道者诬其“伤风败俗”。有的论者把客家山歌的渊源追溯到《诗经》,在这里就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从音乐形式上来看,客家山歌与畲族歌谣的互相融合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对此,畲族音乐学者蓝雪霏搜集了大量的实例,经过深入比较后指出:
(客家山歌)有些基本音调则与畲歌有关系,如:“do、la、sol、mi、re”五声商调式基本音调。此调是闽、浙边界畲族最有代表性的音调,但却见于粤北英德、连平、和平、乐昌等客家县。……畲族如何拥有这一音调且世代传唱,有待于日后结合民族学进行多方考察才能得出完满答案。就畲、客关系而言,根据客家南迁路线乃自赣而闽抵粤,但除了粤北以外,粤东北、闽西北、赣南广大客家地区皆不见此调,而闽、浙绝大多数畲族传唱此调,说明此调至少是明、清畲族迁离闽、粤、赣边界以前即有。所以我们有理由排除此调乃客家向畲族施加影响之可能。而粤北客家的这一音调从何而来,一可能受畲族影响,二可能受其西南部其他少数民族之影响。
实际上,畲族闽浙调“do、la、sol、mi、re”与客家两个最主要音调之一“高音re、do、中音la、sol”本身就存在重合的基本条件,只是由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音乐形式上有其各自独特的表现罢了,一旦二者有机会杂居于同一地域,那么音乐形式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便成为自然。[13]
此外,她还论及畲族民歌与客家山歌在歌唱的场合、方式,歌词形式,音乐形态等方面,虽然有各自的特点,又都可以找到相同或相似之处。其看法很有见地,可作为客家山歌融合了畲族和其他南方少数民族歌谣因素的确证。需要加以补充的是,上述粤北客家县大致在唐代连州的范围,它是五溪蛮或武陵蛮南迁粤、桂、闽途中的一个重要集结地,在唐代,当地土著居民已经有烧山种畲和善于歌舞的风俗。闽、浙畲族和粤北客家传唱这种畲族最有代表性的五声商调式基本音调,其渊源应共同追溯到唐代连州畲民的音乐传统。潮州的畲族、客家、福佬与连州畲民也有渊源关系,具体表现一是连州畲民继续东迁达于潮州,二是连、潮两地境域相连,文化上易于互相采借互相影响。也就是说,潮州客家与福佬当中含有连州畲民的成份,或者在与连州畲民、瑶民的文化涵化过程中,接受了畲民、瑶民的音乐文化因子。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