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德昌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助力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吴贵琴 喻雨田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院)
摘 要:火草织布技艺是傈僳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形成的艺术智慧结晶。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利用好火草织布技艺为代表的傈僳族非遗资源,发挥其文化价值,特别是强调火草织布技艺在原生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延续和发展,有助于推动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本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最终实现乡村振兴。本文章基于笔者在德昌县开展的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田野调查,考察德昌傈僳族火草织技艺这一非遗项目活态传承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基本情况、具体路径以及现有成效,总结其经验与不足。系统梳理了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助推乡村振兴的三条实践经验路径,一是政府主导构建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培训提升技艺,实现人才和文化振兴;二是形成合作社、个体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生产消费模式,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和经济发展;三是多元力量共同推动传承与传播,包括本土文化精英、文化持有者和外部社会力量。通过这些实践,火草织布技艺得以实现活态化传承,还促进了相关文创产品的开发,增加传承人及村民经济收入,进一步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德昌傈僳族;火草织布;乡村振兴;经验路径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