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媒介研究视域下民间文学“口头性”的再认识
贾志杰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
摘 要:“口头性”作为民间文学的基础性概念,源自于对文学承载媒介的深刻理解。在民间文学的发展轨辙中,前辈学者对口头性的研究奠定了学科根基,却没有进一步深入微观层面探讨口头性的媒介逻辑,其研究实践呈现出重内容而轻媒介的取向。在媒介研究的视域下,口头性是建立在口头表达之上的特性,口头表达通过“讲述”来实现,口头讲述则是主体之间以身体为媒介,将民间文学的大脑文本转化为物质文本并被受众感知和接收的过程。媒介是文本形态转化的关键,其状态会深刻地影响民间文学的讲述效果,对讲述过程产生能动的形塑作用。关注媒介的能动性,有助于深入揭示民间文学口头性的内在机制,为研究口头文学的再媒介化现象提供理论和方法论指导。
关键词:民间文学;口头性;讲述;媒介的能动性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