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本网公告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本网公告

“首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在复旦大学举行
  作者:纪秋悦 赵希 黄亚欣 殷志华   摄影/图:黄亚欣 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1-07-24 | 点击数:52135
 

  2021年7月10-20日,由中国民俗学会和复旦大学中文系联合举办的“首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举行。

  11日上午8:30,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中文系郑土有教授主持了开班仪式,对各位授课老师和青年教师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本次研修班的开办背景、主要目的等进行了介绍。本次研修班主要围绕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前沿问题进行探讨,致力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民俗学、民间文学的理论话语体系。研修班共邀请十三位学界知名学者进行授课,来自全国三十五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青年学者参加此次研修班的学习和研讨。

  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教授对于各位老师表示热烈欢迎。陈校长希望研修班学员能够打开研究教学思路,提高理论水平,推动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在各高校的持续发展。一直以来,复旦中文系都有注重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学术传统,例如老校长陈望道创办并主编的《太白》半月刊,专门有“民俗志”的栏目;复旦校歌的作者刘大白先生提倡白话新诗的创作,谢六逸先生是中国神话学的奠基者之一,赵景深先生是中国现代俗文学的重要开拓者等。改革开放以来,复旦大学中文系民俗学学科更加注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俗学、民间文学理论体系,并致力于理论与田野的结合。陈校长认为,如何致力于实现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目前学科建设亟待思考的问题。

  复旦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朱刚教授指出,虽然目前教育部学科目录尚未将民间文学列为中文学科的二级学科,民俗学也是被置于社会学之下,但我们可以以跨学科的视角不断促进这两个学科的发展。朱刚教授充分肯定了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的重要性与发展意义。本次研修班将中国民俗学会这一学术共同体与复旦大学中文系联合起来,有助于复旦大学民俗学学科的发展。最后,朱刚教授表示在疫情之下中文系一定全力做好服务工作,希望该研修班未来能够可持续发展。

  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叶涛代表中国民俗学会在开班仪式上致辞。叶涛教授对于来自全国各个高校、各个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点的青年骨干教师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复旦大学和中文系为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学科发展提供良好平台表示衷心感谢。四十多年前,老一辈学者钟敬文先生和中国民俗学会举办过民间文学教师进修班和民俗学培训班,为民俗学、民间文学的恢复和发展培养了一批人才,对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就喜人。在当前非遗保护的背景下,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叶涛会长在致辞中特别指出,学科发展的希望寄托在各位青年教师身上。

  在开班仪式上,中国民俗学会顾问、华东师范大终身教授陈勤建通过分享个人求学经历,以点带面地阐述了当下民俗学与文艺理论建设的关系。陈勤建教授在回顾其当年参加钟敬文先生主办的民俗学进修班时,用“三分失落,三分惊喜,三分不安,一分焦虑”来形容其处于学科起步阶段的复杂心情。从文艺学到民俗学,对于陈勤建教授来说是偶然的个人学术转向,也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从学习西方到关注本土文化的必然趋势。

  简短的开班仪式结束后,全体教师在光华楼下合影留念。

  开班仪式结束后,中国民俗学会顾问、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陈勤建老师就当年构建文艺民俗学的内在思路和学理架构进行了回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文艺学面临困境,民俗学理念也不断更新,文艺民俗学的理论框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构的。陈教授指出,文艺民俗学致力于促进文艺学与民俗学的耦合,即从文艺学的视角,注重生活民俗摄入文艺作品后对文艺建构的影响,民俗对文艺发展影响的规律是文艺民俗学主要的研究对象。近年来,在文艺民俗学研究路径之下成果颇多,陈教授指出,当前应减少在文学作品中梳理民俗而缺乏田野和考古旁证的浅层次学术生产,重视对于文艺民俗批评的理论深耕,从创作维度、批评维度、文艺史、文艺思潮和文学流派等多方面,不断深化文艺民俗学的研究。

  7月11日下午,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叶涛老师就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的现状与前景问题展开论述。他首先回顾了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的学科建立过程及其在国家学科体制中归属的变化,对目前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归属问题及造成的系列困境进行了分析。叶教授对于民间文学早日成为二级学科提出美好展望,鼓励青年学者不断增强研究实力。接着,叶教授从“学科学术传统”的角度切入,指出现有研究对于学术传统的深入理解尚有不足,学者应对学科的经典研究进行清晰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概括独特的理论概念、体系。当代民俗学、民间文学学者还应当不断开拓学术视野,在充分理解本土学术传统的基础上放眼世界。最后,叶教授还讲述了目前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现状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青年学者就目前高校民俗学、民间文学体制下教师生存环境尴尬、招生存在困境等问题同叶涛教授进行了探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高校民俗学、民间文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即将开班
下一条: ·中国民俗学会2021年年会开幕
   相关链接
·第二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拉开帷幕·专题║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笔谈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
·[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昆明举行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云南大学文学院顺利开班·[段友文 石怀庆]民间文学教材建设的百年回眸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第三届泰山文化与泰山文献高级研修班招生启事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辽宁大学成功举办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会议
·[张梦瑶]新文科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专业建设的思考·[康丽]概念张力与学术自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学科建设的思考
·[陈趣联]非遗难题与高校学科建设·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建设青年谈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