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有一个问题去年我没讲,就是大禹的家乡。大禹是哪里人?我可以宣称的是:大禹就是汶川人。是不是让大家吃惊了?大禹就是在这个多灾多难地区的一个民族英雄。他跟治水与天灾没有关系吗?我不是在写小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我下面要举材料。关于大禹的古迹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到处都有,河南有一个禹州,去年在申报大禹文化之乡,我去评审。那里有均台,禹王庙等,文物不少。但是这些文物都不够古老。虽然有禹州之名,却是明代命名的。比较有力的证据在嵩山下面,历代帝王最看重的朝圣之地。中岳可以象征中央王权。嵩山下面有汉代留下来的古建筑遗迹启母阙。大禹的太太叫涂山氏,生个儿子叫启。启母阙有汉代画像石,上面还有一幅大禹化熊的图像。至少在两千年前当地的民间记忆中有关于大禹的图像记忆。这就说明那时有关于大禹治水的神话已经广为流传。四川汶川、茂县、北川等,刚好位于此次的地震带中心,关于大禹的古迹也非常多。西汉有一个川籍学者扬雄,写了一篇《蜀记》,说大禹的出生地叫广柔。那是汉代的一个县。汉代的西部地名往往与大汉帝国征服边疆的意志联系在一起。其中带有帝国意识形态的东西。用后殖民的话语说就是殖民命名,他要把你表述为文化上异己而野蛮的他者。儒家对付野性的最大的策略是攻心,去掉你身上的阳刚和攻击性,这就叫温柔敦厚。儒家诗教认为文学的最大作用是把人驯化。广柔这个地名暗示着汉代中央政权使异己柔化的命名策略。陕西距离四川最近的一个县叫宁强,本来写作“宁羌”。意思是要平定的、使之安宁不乱的对象就是羌人。这类地名很明白,甘肃的定西、武威,一看就明白。学者认为,汉代的广柔就是今天的汶川。这是汉代人的记载,不能说是两千年前的人凭空写下来的,理应有古老的依据。除此以外,《史记》六国年表记载大禹出西羌,不但把他的民族说出来,而且连方向都说出来了。还有范晔的《后汉书》郦道元的《水经注》等都有关于大禹来自西羌的记载。这些都是关于大禹家乡的可靠记载。今天的汶川、北川都有大禹文化研究会。为什么这一多灾多难的民族地区能够贡献出一位华夏文明的救世主?与他的父亲鲧相比,大禹治水的方式是有另外的一个来源。从道理上很好讲,一个是堵塞一个是疏导。现在回过头来看:地震灾后最大问题是什么?一是瘟疫,二是洪水。高原周围悬置的这些堰塞湖,使整个的生态都变了,所谓的高岸为谷就是这个意思。大禹时代为什么洪水那么多?这是一个地震的多发地带。在中国,有记载的地震达八千多次,六级以上的一千多次。这个多灾多难的地方生态与文学的救灾主题难道没有关系吗?太有关系啦。看看今人如何治理这些悬湖。惟一的办法就是疏导泄洪。大禹治水为什么需要用疏导的方法?古今的现实对照中不是一下子就明白了吗?能否征服水患关系到农业文明的生死存亡问题。而洪水的直接起因可能就是地震产生的堰塞湖。21世纪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新的考古材料就有史前的大地震加水灾。那是在甘肃和青海交界的黄河源头一带。古人以为汶山是长江的源头所在。所以说河出昆仑,江出汶山。长江、黄河的源头就在是一个地带,如果放大拉开距离看,那就是整个的青藏高原板块的东北边缘。这边是云贵高原,那边是黄土高原。几个大板块的交界处,就是地震多发带。就在黄河源头的边上,青海的民合县,21世纪新挖出来一个喇家遗址,属于齐家文化,以大规模的玉礼器生产为突出特征,时间距今四年前左右,约相当于大禹治水的时代。相传大禹是在公元前21世纪治水,那时中国大地上的灾难到底是什么程度,把喇家遗址的考古报告一看,就明白了。今天在汶川地震中看到的一幕幕在四千年前的喇家遗址中早就上演过。一位母亲抱着孩子静止在那里。当时住的是窑洞,地震时窑洞塌了,随后又被洪水淹了。这个灾难的场面像化石一样保存在那里。这样的一幕发生在四千多年前,那时候还没有文字,其文化与中原王朝没有直接的关系。地点在甘肃与青海的交接处,正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带。这对于理解华夏文化源流很有启示。
从世界范围看,要在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找一个独一无二的特性,其他文化都没有的,那就是对玉的崇拜。人类学研究文化特别注重把握特殊性。其他文化中没有的一个特性就是对玉的崇拜。从八千年前到林黛玉、贾宝玉的时代都没有变。贾宝玉怎么出生的,一看就明白。为什么中国文化这么崇拜玉?这与古代寻找河源的昆仑山有关。昆仑山有世界上最好的玉,即和田玉。在有了文字记载以后,我们都知道完璧归赵的故事,巴掌大的一块玉,15座城都不换。显然美玉已经被神化了。史前时代对中原的玉文化贡献最大的应该是以喇家遗址为代表的齐家文化,其族属不用说是羌人。不是今天汶川北川的羌族。古代的羌是中原以西的整个异族的总称,其活动的地带在今天河南的西部,山西的南部,陕西的大部,整个的甘肃和四川西北部。
这个地区是古代灾难的多发区,又是一个重要的民族走廊和文明通道。把横断山以南众多少数民族同中原华夏、西部氐羌联合在一起的,就是这条路。把甘南、陇南、陕南和川西联系起来。大量的移民从这里南去。为什么西南的彝族与苗族寻根的史诗中唱到自己的老家在昆仑山呢。显然由于有这条大通道的作用。中原中心的历史观对国人的制约已经有几千年,对于非中原地区关注很少。既然汶川的英雄大禹就是从这个中原以外的边地走出来的,大禹的族属又是西羌人。这就有理由把氐羌文化与夏文化来源联系起来考察。把整个河西走廊作为一个文化的传播带,喇家遗址的齐家文化玉礼器所达到的文明程度与夏商周的玉礼器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华夏文化源头可能就有从西北和西南来的重要支脉。只是汉字没有记录下来,我们不知道罢了。在黄河边上的喇家遗址,今天是土族生活在那儿,跟藏族有亲缘的。此地在四千年前是一个文明礼仪中心,也许是一个古国的都城。如果把那里的文化和四川的三星堆联系起来看,会得到不少启发。我们原来只能从史书的只言片语中知道大禹是中华第一王朝的缔造者,还有这位英雄是羌人是汶川人。今天媒体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都是汶川人”。用学术语汇讲,这就是一种文化认同,这种认同的力量非常大,或者可以说,我们都是这位抗灾英雄的后代。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网资讯-中华孔子 2009-11-03 18:44:24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