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春节文化网上谈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活动春节文化网上谈

从“禁鞭”说起:春节仪式的文化底蕴
——春节文化网上谈系列之一
  作者:陶立璠 刘宗迪 郭翠潇 王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3-03-09 | 点击数:29009
 

网友、嘉宾、主持人如何过年?

  【树树梧桐】我还想问问今晚的两位嘉宾,过春节你们放鞭炮吗?你们怎么过春节呢?

  【特邀嘉宾:陶立璠】北京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现在我们过年的时候,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我们的社区里面张贴禁止烟花爆竹燃放的通告。我们就守法,也想放,但是环境对我们限制。曾经也想到郊区来放,又太远,交通不方便。没有办法,过年的时候,跑我老家去放,我的老家在兰州永登县,那是前年的时候,我放足了鞭炮。有一种过年的满足感,把过去几年那种欠放的帐都还上了,就说明严禁民俗的人也有情谊,不愿意失落,所以有了机会还是放一放。不知道今年的机会在哪里?希望有朋友请我到他们可以放鞭炮的地方去。

  前两年,在日本过春节。日本原来过的是我们农历的春节,后来他们把春节改在元月一号,但是日本人很有意思,他虽然把时间是改了,但是过节所有的内容没有改。等于是把春节的内容移到元旦了。那一天过完了元旦就是我们过春节,日本人不过,所以就显得非常冷清。我住在会馆里,写了四个大字:欢度春节。我刚贴上,日本那个值班的老人不知道这个意思,给撕了。春节不贴春联就不是过春节,那天晚上零点的时候,我在留学生会馆下面,我一家人都在那里,开始放烟花,一个接一个。好多中国留学生听见了,全跑来跟我一起放烟花。所以虽然没有吃年夜饭,没有拜年,但是一放烟花爆竹以后,觉得这个年还是过得不错。这是按照我们的传统过了一个年。  

  【特邀嘉宾:刘宗迪】以前在老家的时候,过春节当然要放鞭炮,而且过春节对我来说,最可喜的除了拿红包就是放鞭炮,实际上在农村放鞭炮不仅仅是在除夕,进了腊月门,就可以陆陆续续的放了,靠近除夕越近鞭炮声就越稠密,所以,在老家时的春节给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包括被鞭炮炸痛手指的印象依然记忆犹新。现在过春节,可能跟大家差不多吧,除了吃饺子、相互拜拜年,也不让放鞭炮了,你就只有在家看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

  【树树梧桐】现在“禁鞭”后,爱放鞭的多是中青年,小孩多是跟着大人凑热闹。再往后我们的后代还知道过春节放鞭炮的习俗吗?

  【特邀嘉宾:陶立璠】这就是烟花爆竹的主体是中青年,一个是他们作为主力,但是他们的目的往往是代表一个家族的信念,来从事这样的活动。当然禁止燃放鞭炮以后,时间久了,这种习俗消失了,也就成为一种文化历史了。

  【喜欢做DJ】问一下网友、嘉宾和主持,你们过年是过什么?

  【高正奎】我认为自从有了春节联欢晚会后,最起码的改变了一些人过年的习惯。

  【老灾山】大年三十那天晚上就光在家里看春节联欢晚会了。

  【特邀嘉宾:刘宗迪】以前没有电视中国人也一样过年,自从有了春节联欢晚会,晚会就成了中国人过年的一个重要内容,每年人们都会对晚会充满了期盼,但是我觉得看春节晚会已经是春节大餐中的一道菜而已,做得好我们就去吃,做不好我们就吃别的,有当然好,没有还不是一样过年?

  【特邀嘉宾:陶立璠】电视这种发展的确是改变了中国人的习俗。它用一种新的方式,把一个家庭和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中国人的春节习俗,变得不像过去那样封闭的环境,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像这种春节的大餐代替饺子的趋向。所以现在过年的时候,有些家庭是在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以前必须把饺子包好,这个就是非常大的变化。从中央到地方,这是电视对春节生活的影响。另外,代替了人们过去枯燥守岁的生活,现在我们变得比过去轻松愉快多了。过去守岁听老年人讲故事,小的在老人的旁边听爷爷奶奶来讲故事,以这样的方式来过年。今年把爷爷奶奶“解放”出去了,看电视,而且电视的内容丰富多彩。除了联欢晚会还有戏曲晚会,歌舞晚会等等。人们的谈话题目也变了,过去是拜年,问好。现在过年首先问对昨天晚上的电视有什么感想,办得好今年的除夕晚上就过得好,办得不好大家就很失望。这就是电视丰富了人们的春节生活。另外像我们今天晚上这样的交流,这也是媒体的作用,通过互联网大家互相交流意见,变得非常方便。可以在电脑上聊天,进入聊天是过年的时候也是大家互相沟通的重要方式。我相信这种春节习俗,因为电视和网络就变得更加轻松愉快,丰富多彩。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我的年过得丰富多彩,小时候在家与父母一起过,读大学了有时候想体会新的过年感觉,在学校过,上班了有时候又不得不在单位加班过。

  【网友嘉宾:王雪】春节是合家欢乐的日子,感受的是来自家庭的温馨与关爱,并且在整整一年的辛苦的工作与忙碌之后,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整理心情的机会。

        【高正奎】请嘉宾谈谈春节文化在近100年里的变化,春节文化需要不需要与时俱进?  

  【特邀嘉宾:陶立璠】刚才我们讲了鞭炮和春节的关系,主要还是从安全方面着手,本来我们说放鞭炮庆祝新年是一个非常吉祥的事情,过去的传统"三声炮就把神仙请来了,烧三柱香表现对神仙的虔诚",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期盼吉祥如意的心情,同时也在心理上得到了一种满足和享受。使得春节在鞭炮声中充满节日的气氛,也可以说放鞭炮是春节的一种标志,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信仰的心理逐渐地减弱,现在特别有些人在放鞭炮的时候,不懂得原来文化的内涵,为什么要放鞭炮?所以把放鞭炮变成一种宣泄情绪的方式,变得毫无节制,再加上我们现在鞭炮的质量非常低,所以往往伤人的事情就会发生,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禁止放鞭炮。那么当然这是一种方式,但是如果说,我们从民俗文化的角度来看,那么这种放鞭炮的方式,无疑是代表了一种民众的情绪,所以我们看到“禁放”在有些地方禁止了多年,但是禁而不止,这里面有政府的行为,在放鞭炮的问题上建立一种共识,同时这种简单禁止的办法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往往是有限的,所以应该通过其它的办法加强燃放的管理,加强安全,那么这样放鞭炮的形势在春节还是可以继续延续下去。

  【网友嘉宾:王雪】风俗的兴起是伴随着一定的经济文化而随之产生,所以所谓的传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改进的。任何的传统都要不断的在新的环境中更新,我们的春节禁放鞭炮就是这个样子的。

  【网友嘉宾:郭翠潇】禁放鞭炮除了是为了环保安全还有防止浪费金钱的目的。但春节放鞭炮是一向深深积淀于中华民族心理的民俗活动,那一串响声对我们太重要了。

  【开往春天的地铁82】当然了,文化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变化的。

        【高正奎】20年前年三十晚上大家围在一起看春节晚会,而现在年三十晚上我们度过的形式有很多种,这算不算是一种形式上的变化?

  【特邀嘉宾:陶立璠】这个也算是一种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也叫“与时俱进”。20年前的过年和现在完全不一样,那个时候的传媒,没有把春节的习俗纳入到传媒内容里面去,比如说春节的联欢晚会。20年前只保持了中国传统了年节的习俗,过年一般的来讲,都是先家庭后社会。所以,过年的时候,一般家里面的人不到人家去串门,自己家关起门过年,等过了除夕之夜以后,第二天和邻居见面或者是走亲访友。像北京的习俗是初一的时候在家过年,初二的时候才去给父母或者亲戚拜年。这是一种20多年前的习俗,现在形式多种多样,特别是春节期间的文艺活动比较多,有政府出面组织的,有民间的。有大型的庙会,还有社区的文化活动,都比较多。但是方式上的确发生很多变化,比如拜年的方式就发生了变化,过去我们都是走亲访友,登门拜年。现在呢,方式多了,通过E—mail的方式,所以这些年我们可以看到贺年卡的市场萎缩了,电子贺卡兴盛了,这都是形式上的变化。从内容上来讲,变化不是很大,拜年就是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不管电子贺卡、电话等等内容不会变。

        【没落的骑士】放鞭炮就象我们老祖宗留下的许多传统文化一样。它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延续,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和谐,但我们应该想些办法让此和谐。

  【开往春天的地铁82】你说的好,我们用了一个解决方法:禁止。

  【特邀嘉宾:刘宗迪】这位网友说得很好,假如说一些官员能够像你这样想就好了,实际上有时候立法者和管理者考虑问题并不像我们一般老百姓这样周到,他们觉得鞭炮这样有害,就干脆一禁了之,而根本不考虑,是否能够经得住,能够令行禁止,也更不考虑,是否还有别的更好的方式来对这种习俗进行发扬光大,所以有必要把我们的意见反映给他们,让我们的春节再次响起快乐的鞭炮声和燃放起灿烂的烟花。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央视国际 (2002-12-1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我们需要春节吗?——春节与百姓生活
下一条: ·春节习俗的历史演变——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关链接
·[张志刚]深描“中国本土信仰仪轨传统的文化底蕴”·[刘辉豪]云南民间故事的生态源流与文化底蕴
·烟花禁燃为何这么难?·广州今年炮声渐响不言开禁 应否“禁炮”再热议
·烟花爆竹“禁放结合” 专家:限时限址还要限类型·鞭炮禁放争执再起:要年味儿还是要低碳
·[乌丙安]烟花爆竹的文化震撼·从“禁鞭”说起:春节仪式的文化底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