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韦凤娟]魏晋南北朝“仙话”的文化解读
——关于超越生死大限的话语表述
  作者:韦凤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1-02 | 点击数:22161
 

  认为包山之下“空虚”的传说在东汉时已出现。西晋左思《吴都赋》曰“指包山而为期,集洞庭而淹留”,李善注云:

  班固曰:洞庭,泽名。王逸曰:太湖在秣陵东,湖中有包山,山中有如石室,俗谓“洞庭”。

  西晋张华所著《博物志》卷十曰:

  君山有道与吴包山潜通,上有美酒数斗,得饮者不死。

  说包山下有地道,而且地道可通往君山。至东晋时,包山下“空虚”、“有如石室”的说法演化为有“穴道”交通四面八方。如东晋郭璞撰《江赋》曰“爰有包山洞庭,巴陵地道,潜逵旁通,幽岫窈窕”,李善注云:

  郭璞《山海经》注曰:洞庭地穴在长沙巴陵。吴县南太湖中有苞山,山下有洞庭穴道,潜行水底。云无所不通,号为地脉。逵,水中穴道交通者。

  人们认为不仅包山下有地穴、地道,而且各处名山下都有穴道,相互勾连,比如郭璞《玄中记》写道:

  吴国西有具区泽,中有包山,山有洞庭宝室。入地下潜行,通琅琊、东武。蜀郡有青城山,有洞穴,潜行,分道为三,道各通一处,西北通昆仑。彭城北有九里山,有穴潜通琅琊,又通王屋,俗呼为黄池穴。

  显而易见,《太上灵宝五符序》的说法就是利用了东汉以来逐渐形成的关于包山“空虚”、山下地穴的一些传说,在神仙信仰的基础上建构起一个地下洞穴仙境。

  对洞穴世界的这一认知,在魏晋南北朝志怪的“仙话”中也有所反映。比如《幽明录》中有二则讲述洞穴经历的故事,一曰:有人误堕嵩高山北的洞穴中,看到仙人下棋,得仙人所赐,喝了玉浆,吃了石髓,最后在仙人指点下,经过半年的跋涉,才走出洞穴,却吃惊地发现自己来到蜀中。其二曰:某人在洛下堕入一洞穴后,先是找到一个小穴,钻进去匍匐而行数十里,来到开阔广远之地;又行百余里,一路上靠食用美味的龙涎、昆山泥充饥;后来到一座金碧辉煌的都城,看到身披羽衣、身高三丈的仙人在演奏仙乐……这样的都城共经历了九处,最终走出洞穴,出口处却在交郡,历经数年才回到洛下。在故事叙述者的意识中,洞穴不仅通向神妙的仙境,而且在常人看不见的地下延伸,把九处“仙馆”连接起来——“九”,极言其多,构成一个悬隔于人间之外的天地,生活在其间的就是超越人间束缚、获得永生的神仙。

  东晋以降,随着道教组织的清理整顿、道教理论的完善提升、神仙谱系的调整重构,作为与神仙品级制度“配套”的产品,分布于各处名山胜水间的地下“洞庭”,也逐渐整合为三十六小洞天、十大洞天、七十二福地[29],它们由地下穴道连接起来,以“山中有洞,洞中有天”的形式架构出一个完整有序、既悬隔于俗世人间之外而又与俗世人间对应的洞天仙境。“洞天福地”的构建,其意义在于,原本由神仙家、方士们根据有限的古地理知识而虚构出来的仙山灵岛,在道教的语境中逐渐与现实的名山胜景结合,使诸多名山胜景成为“仙话”演绎的平台,比如“十大洞天”中的“朱明辉真洞天”(即罗浮山洞)就流传着葛洪修炼成仙的故事;浙江衢州的石室山又称“烂柯山”,为七十二福地之一,就起于王质伐木遇仙的“仙话”。毫无疑问,演绎平台的真实性大大提升了“仙话”叙事的可信度,支撑着广大信众对仙境的向往之情。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洞天福地”是宗教幻想中的理想天地,尽管不少“仙话”都强调仙界与人世迥异,但还是有一些洞穴“仙话”所描述的仙境乃是一派俗世风采。像前面所举姓何的隐士进入洞穴世界后发现有良田数十顷,于是定居下来垦作,“子孙至今赖之”。显然,在这则“仙话”中的洞穴世界不过是隐士们向往的隐居躬耕之地。《搜神后记》中一则写长沙醴陵县二樵夫进入河岸下洞穴,发现里面“不异人间”。再如祖冲之《述异记》中有一则写营民三人在无意间闯入仙境,呈现在他们眼中的是一片清澈的湖水,一个管理有方的大果园,如果不是摘食柑橘后“怀柑”而去的小动作犯了仙家忌讳,被“空中语”喝止,他们始终不自觉已误入仙境。《幽明录》中所记刘晨、阮肇误入仙境的故事中,二人也是深山迷路,因采食仙桃而进入仙境,仙境在他们的眼中和俗世一样,连款待客人吃的也不过是“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等,而非什么玉脂琼浆。可见此类“仙话”更近于一般民众的生活经验和心理需求,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更为直接。

  再者,洞天福地之仙境的构建,除了采纳东汉以来关于包山地穴的一些传说,除了与人们对江南喀斯特地貌的好奇想象有关,还与汉末以来人们在地势险峻的山林间修建坞堡以避祸存身的现实经验有关。像《幽明录》所载“彭娥”条,说彭娥与家人避乱于山中坞堡,后坞堡被攻破,彭娥仰天而呼,奔向溪边大山,“山立开,广数丈,平路如砥”,追逐彭娥而入的群贼被合拢的山壁压死,彭娥则隐入山中不再出来,即留居于仙境之中了。此则“仙话”清楚地表明石壁之内、洞穴之中的仙境,乃是乱世求生的人们在自己所见所闻所历的基础上虚构出来的,寄托着人们在兵燹连年、性命危殆的困境中渴求觅得安居存身之所的愿望。

  总而言之,作为现实世界在宗教幻想中的“补偿”,人们建构出一个远比现实世界完美的神仙世界。然而,不管人们如何设想仙界的高渺绝世,都不能抹去现实社会的投影。关于“洞天福地”的“仙话”就是在这样一种现实与幻想交织纠缠的话语叙事中产生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杨义]《论语》还原初探
下一条: ·[苗怀明]戏曲文献学刍议
   相关链接
·[孙正国]20世纪后期中希神话比较研究之批评·郑土有:《中国仙话与仙人信仰研究》
·[干春松]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不是夫妻,那她的配偶到底是谁·[邓婉莹]“捣药”与“蚀月”
·[黄景春]神话、仙话与“五行"观念:火浣布的叙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