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黄涛]从百姓口头采集俚言,用民俗生活阐释语义:《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俗语》的编纂思路与学术理念
  作者:黄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1-05-18 | 点击数:10494
 

结语

  祖国各地各民族都有丰厚的俗语资源。俗语产生和流传于日常生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民众基于生活情境和内心感受而创造的鲜活灵动的俗语。那些俗语在民众口头跳跃着,闪烁着智慧和情趣的光华,等待着我们置身于民间生活去采撷。可以说,只要是有日常生活的地方,就必然有大量的俗语在产生和流传。即便一个很小的社区,比如一个小小的村落或一条城镇街道,都有着多方面的日常生活,也就有丰富的俗语在这里流传;如果深入这样一个小规模的社区全面记录其俗语,也必定能收获甚丰。俗语既是故老相传的,也是不断新陈代谢、与时俱进的。有些俗语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承载着传统文化信息;有些俗语是新近形成的,反映着新时代的民间生活和社会风尚。在日常生活不断造就大量新俗语的同时,也有海量的俗语在悄无声息地消失,也有很多俗语因为社会变迁、语境流失而晦涩难解。所以,虽然俗语并不是珍稀的民间文学体裁,但从凡俗的日常生活中、从人们随意交谈的口头上搜集俗语,用富于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的生活情境知识和民众解释来注解俗语,仍然是一项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民间文学搜集工作,也是一项趣味盎然的很有价值的民间文学遗产保护工作。

  (本文刊载于《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02期,注释从略,详见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孙正国]武汉大禹神话园群雕叙事伦理研究
下一条: ·[谭佳]神话与科幻的尺度:过去与未来
   相关链接
·[黄晔 余永平]四川省泸州市金龙镇俗语保护与传承研究·[丁晓辉]俗语故事化与故事俗语化
·[梁珊珊]搜集整理与文艺创作的融合:对20世纪80年代《徐文长的故事》文集的考察·[杨丽波 刘永发]从民俗语言的运用看赵树理小说的地域文化特征
·[穆昭阳]文字史料中的民族记忆与多民族文学观形成·[毛巧晖]董均伦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之研究
·[毛巧晖]采风与搜集的交融与变奏:以新中国初期“忠实记录、慎重整理”讨论为中心·[彭牧]田野中的身体:作为身体实践的田野作业
·[高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七十年·[漆凌云]组织化与脱域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的知识生产研究
·[武振宇]民俗文化视域下山西忻州方言俗语解读·[漆凌云]组织化与脱域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的知识生产研究
·[陆慧玲 李扬]菲尔德对女性民间口头叙事的搜集与创编·[周星]民俗语汇·地方性知识·本土人类学
·[胡港]学科立场与搜集整理问题:《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的科学性价值·[刘建波]呈现民间文学百花争妍的图景——回望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
·[林继富 周灵颖]西藏民间故事研究70年:理论建构与意义阐释·[林继富 杨之海]科学化、整体性民间文学记录的探索
·[崔若男]明恩溥与中国谚语俗语研究·[丁乃通]现当代中国民间故事的搜集与类型特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