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岳永逸]妙峰山的光
——《行香走会:北京香会的谱系与生态》序
  作者:岳永逸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2-28 | 点击数:5820
 

  如今,在乡土宗教这一研究领域,凝视行动主体的“行”与“走”(即学界惯常使用的实践或者说实践理性),并参与其中,已经衍生出了自下而上的“做宗教”(doingreligion)等现在进行时态的研究范式。原本就是身体力行这样做的青仁在本书开篇亲近这一范式也就自然而然。如果说书中学术史的书写、关键词和基本立论的陈说稍显枯涩,那么当进入青仁烂熟于胸的香会故事的叙说、演绎时,我们就仿佛在顺着他的导览,在香会这座迷宫中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式的畅游,时而惊喜,时而感伤。

  在对京城香会谱系学和类型学的描述分析中,虽然立足当下的现实,关注群体心性,但青仁始终有着历时性比较的自觉。因此,他既没有一厢情愿地将香会均质化,也没有我行我素地将香会过度神圣化或过度世俗化,而是将香会还归到参与香会的个体的生活世界,香会所置身的街区、村落的日常生活之中、之外,听其言,观其行,品其性,会其心,叙写他们的喜与忧、争与斗、分与合、圣与俗、新与旧。在他的笔下,当代的北京香会已经不再是单向度地一门心思地为“老娘娘”当差,朝顶进香,还有着走红、白局,参加金顶之外的仪式庆典,参加花会竞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繁忙的“俗世之举”。

  而长期被香会自己建构言说和被学者旗帜鲜明书写的“行香走会”“朝顶进香”的规矩也不再是铁板一块,不可亵渎。在“挑眼盘道”一章,青仁明确指出,在当下仪式空间的香会交往服从于把儿头,尤其是总头把子的“利益需求”。同时,他也客观公正地指明,这种个体身上表现出的利益需求又是被社会变迁、社会转型、都市化生活方式的渗透和人们生活观念的变迁所激发、推进的。正是因为进入了香会的内部,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走出来”后的青仁振聋发聩地道出了被“他者”客位定义的规矩禁忌人为操持或者说世俗性的一面。这样,泛滥的个人主义、人情运作、利益交换也就常常见之于本书的字里行间。

  通过对原本较为均值的“人神一体”关系到分叉为人与神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解读,青仁指出,妙峰山管理者、庙会的组织者不得不主动加入山下把儿头们的交际圈中,礼尚往来,以维持妙峰山庙会的“传统”特色;反之,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的妙峰山庙会对山下香会再次有了反哺的优势。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很多香会都反复强调与妙峰山庙会的关系、朝山进香的频度和历史。因应传统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名,山下的香会与山上的庙会形成了一种复杂的交互性关系。正是在这种不经意的解读间,青仁勾画出了有着历史承传的香会的当下生态学,并将我们的视野实实在在地拓展到了“山下”,从而给予我们一副更加宏阔和深邃的妙峰山庙会的纵深场景。显然,这对学界关于圣山庙会的研究有诸多启迪。

  新近,在《民族国家、承包制与香火经济:景观化圣山庙会的政治—经济学》等研究中,笔者指出:对圣山庙会的研究,人们习惯性地关注的是“聚”和“山上”,而非“散”与“山下”;在朝圣范式的驱遣下,学界习惯于将圣山庙会直接做成单向度的、狭隘的与神圣的。然而,青仁的志向并不在于重新定义妙峰山庙会或者说圣山庙会。他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地将自己的精力专注于勾画清楚当下京城香会的谱系学与类型学,并尝试辨析出呈现这种生态的内在逻辑。这也是青仁突破以神圣与世俗、狂欢与日常为轴心的朝圣范式,而转向日常生活之径“做宗教”的学术自觉。

  在当代北京香会谱系的描述中,青仁辨析出了基于地缘(街区或村落)、血缘(拟亲属)、利益和信仰而共时性存在的四种类型。但是,他并未局限于分类学“简约”思维的陷阱。在历时性地指明这四种主色鲜明的香会调适、演化的同时,青仁没有忘记强调其共有的“老娘娘”之信仰根基和由个人主义支配的人情运作与利益交换的普遍性,以及相互之间转化演进的可能。换言之,从当下的每一类甚至每一个特色鲜明的香会,我们都可以看到别的香会的影子,看到别的香会的过去抑或未来。

  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太平同乐秧歌圣会经历了从村落共同体的消解到进校园传承的两种迥然有别的境遇。青仁没有偏执一端地赞颂前者或后者,而是鞭辟入里地分析出与时俱进的两种传衍境遇各自的优劣与隐忧。学界一度惊恐的村落共同体的消解并不值得忧,而被媒介津津乐道的校园传承同样不值得喜,因为两者都有着明显的功利性、工具性与局限性。对于因为隋少甫而“根正苗红”的“众友同心中幡圣会”,青仁并未止步于该会九弯八拐、起起伏伏的传承故事,而是辨析出了其松散的地缘结社特征,以及为了维系众人不得不依赖收徒仪式、收干儿子仪式以求建立拟亲属关系。如是,该会表面的热闹、庄严并无法掩饰骨子里的重重矛盾和四伏危机。与之不同,对以公司化运作经营的“聚义同善天缘狮会”这种如鱼得水、日渐走红的香会,青仁不但率先“发现”,还对之报以了殷切的希望,认为这或者是未来香会传承发展的整体路径。正是对社会变迁和正在发生的现实的正视,作为本书主要结论之一,“民间信仰依存于既有的社会结构,并自我调适”也就显得可信。

  毫无疑问,书中描绘的香会复杂的生态对一味试图在有着信仰色彩的群体中发现“公民社会”因子与可能性的同仁是一种警醒。回到生活现场,书尾总结性提出的“个体的香会”也就意义非凡。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苗族:顺着日落的方向走
下一条: ·[盖琪]网络文艺的主流化与新格局
   相关链接
·[林海聪]图文共现的民俗档案:清代至民国时期妙峰山庙会的多元记录·[张青仁]节日日常化与日常节日化:当代中国的节日生态
·[张青仁]民族民粹主义与民俗学的浮沉·[刘贺娟]妙峰山庙会中民俗体育文化展演的视觉表达研究
·[林海聪]妙峰山庙会的视觉表达·[张青仁]殖民主义遗迹与墨西哥恰帕斯州印第安人的“反遗产化”运动
·[苗大雷]走进日常生活的妙峰山香会组织研究·[张青仁]从妙峰山到恰帕斯:我在边缘看中心
·[高丙中]妙峰山庙会的社会建构与文化表征·[张青仁] 公共祭祀与家庭祭祀
·[张青仁]结社的断裂与重建·[李俊领]“迷信”,还是民俗:如何看待中国民间的信仰礼俗?
·[李雪南]顾颉刚先生妙峰山调查方法探析·[陈泳超]陌生的田野
·[张青仁]中国社会结构对民间信仰实践的影响·[吴效群]文化的冲突与较量
·第二十一届妙峰山庙会将于5月10日开幕 ·传承百年民俗 聚首廿载妙峰山庙会
·妙峰山香道规则·[乌丙安]妙峰山香会文化空间研究的新贡献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