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穆昭阳]民国时期福建地区民俗学研究者的文化交往
  作者:穆昭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8-19 | 点击数:9551
 

二、开展文化协作:厦大国学院为主的学术实践

  20世纪初,国学研究得到提倡,国学院的兴办一度流行。民俗学借由这一风潮,启动了自身的学科进程。20世纪20年代初,福建民俗学活动开始活跃起来。1922年11月《厦门大学旬刊》第1~3期连载了刘国桢《蕉岭县的调查》,里面有详细的民俗事象材料。1923年10月14日的《歌谣周刊》中,温寿链《福建龙岩县的民俗调查》对该地区歌谣、语言、故事、宗教信仰等做了介绍。1924年,陈锡襄从北大回到协和大学国学系任教,并草拟风俗调查表,以“风俗调查会”“歌谣研究会”“方言调查会”和“考古学会”作为闽学会的主要构成,并与前来任教的董作宾于1925年4月成立闽学会。陈锡襄出生在福州,曾留学英国,有《风俗学试探》《收集风俗材料方法》《闽学会的经过》等文章,曾在中山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任职,参与重庆筹备中国民俗学会事宜,是我国民俗学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和代表人物之一。董作宾也留下了《闽俗所闻》《福建畲民考略》等代表作。

  厦大国学院的成立也是因着诸多机缘,林语堂离开当时动荡的北京政局,到厦大出任文科主任一职。时任厦大校长林文庆钟意国学,对人文学科予以很高重视,1925年12月,林语堂出任国学研究院筹备总委员会主席兼总秘书,并制订《厦门大学研究院组织大纲》。在林语堂的荐引下,歌谣运动的重要参与者沈兼士、顾颉刚等人接受了厦大抛来的“橄榄枝”,启程南下。顾颉刚在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助教多年,人际关系很广,又参与了妙峰山调查和北大民俗活动,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后因《古史辩》的出版,学术地位和声望大大提高。他在日记中亦提及来厦大的缘由:“1926年7月1号兼士送来厦门大学聘书二纸,一研究所导师,160元;一大学教授,80元。以北方尚无相当职事,只得允之。拟于八月中行。……叔永先生来书,谓成都大学拟聘予任历史教授。因已允厦门,即去函却之。”日记内容还原了顾颉刚南下的路线,8月5日从车站出发,经天津、塘沽、烟台、佘山、上海、杭州等地,在8月21日最终到达厦门。往厦门途中,还与叶圣陶、田汉、魏建功、胡愈之、徐蔚南、陈乃乾、戈公振、孙伏园等知名人士有所交游。

  厦大国学院的筹备和成立,受到高度重视。校长林文庆兼任院长,林语堂任总秘书,沈兼士主持制订《厦门大学研究院章程》,其组织架构仿效北大国学门,下设陈列、图书、编辑、造型、出版等六部,设有导师、干事、编辑等职。沈兼士将原北大国学门诸多同仁如孙伏园、容肇祖、丁山、陈万里等人,一并相邀而来。厦大国学院实际上是以北大国学门同人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学术新基地。1926年9月18日下午,在厦大国学研究院编辑事务谈话中,决议组织风俗调查会。10月10日,国学院正式开办。12月13日,又成立了调查民情、生活、习惯的风俗调查会,章程中规定“本会调查风俗从闽南入手,次及福建全省、再次及全国。”还仿效北大国学门设置风俗陈列室,在福建各地购买风俗物品,计划出版《厦大国学院周刊》,在积累研究资料的同时,开展宣传和发表研究成果。1927年1月,顾颉刚、容肇祖等来到福州,以厦大国学院名义与协和大学国学系共同恢复闽学会,指出要运用统计学、社会学、人类学、地质学、考古学等多学科方法,来切实考求人文真相,予以新的解释。这被认为是顾颉刚运用民间风俗及考古等材料来辅助史学研究的一种理念表达。国学院成立后开展的泉州访古调查堪称典范,泉州别称温陵、刺桐城,是一座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海上丝路的起点,有着众多历史文化古迹。顾颉刚、陈万里、张星烺等人前往进行三次田野调查,收获颇多。

表1 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泉州访古简况

  泉州访古考察涉及宗教、风俗传说、古迹、石刻碑文等内容。顾颉刚的同乡陈万里全程参与,他在厦大国学院任“考古学导师兼造形部干事”,喜欢摄影,研究兴趣在古陶瓷,被誉为“陶瓷考古学之父”。著有《西行日记》《闽南游记》《湘川道上》等代表作。以泉州访古为中心的闽南地域文化调查,激起了学界同仁的极大兴趣,根据调查成果还举办了三次学术演讲。并举行辩论会,围绕家庭制度、男女婚姻习俗等问题开展讨论。

表2 三次学术演讲简况表

  这些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国学院内部的组织协作。1926年12月,国学研究院决定发行周刊,计划登载考古、歌谣、宗教、风俗、方言等方面的研究文章,顾颉刚、容肇祖担任编辑主任。周刊曾发出“面向全社会收集古器物和风俗物品以供研究”的倡议,并征求本省家谱、与福建民族有关的资料、民族迁徙与土地开拓的传说;征求海神、土地神、洛阳桥、朱子、郑成功、郑和及倭寇的传说、遗迹与实事记载;还包括歌谣、谜语、绕口令等民间文学,地方性的戏剧和剧本、新年风俗等,内容丰富多样。国学院除了开展调查研究,还开设相关课程,培养专门人才。

  从以上几个简表看出,厦大国学院曾开展过丰富的学术活动,直到1927年2月国学院解体停办。停办原因一是因为陈嘉庚生意不佳,导致经费锐减,难以为继;二是因为内部人事关系的僵化。其中,林幽的《风俗调查计划书》是一篇调查纲要,后来在《民俗周刊》全文转载。文中将调查内容做了概括和分类,初分成地理、物质生活、社会和政治组织、宗教、礼节、习俗、美术、传说、文艺和杂录十个类别,是比较全面也是较早的一篇调查计划类文献。厦大全面开展闽南地方民俗的调查研究,通过访古、办会办刊加强教师群体间配合协作,为我们留下了重要的学术史料。顾颉刚等人于1927年去往中大后,原来所做的各种民俗调查逐步被整理,厦大及很多受国学院影响而成长起来的本省学人群体,有些成为中大民俗学会分会负责人,有些成为《民俗周刊》发文主力,有些潜心教学与研究,都成为后来福建地方文化研究和传播的重要支撑力量。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丁晓辉]“民族志式的描述”与“立体描写”
下一条: ·[李小玲]反本溯源:对中国民间文学概念及理论的反思
   相关链接
·[宣炳善]顾颉刚昆仑研究的民族融合意识与传播研究范式·[王杰文]超越“文字中心主义”:重估顾颉刚先生的民俗学方法论
·[程梦稷]从“新国风”到“歌谣学” ·[王均霞]以女性为载体: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中的礼制抗争与人性追求
·[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的转变·[施爱东]我们都是顾颉刚的私淑弟子
·[袁先欣]顾颉刚的古史与民俗学研究关系再探讨·[陈红玲 陈信宁]试论江绍原《发须爪》的研究方法
·[李向振]顾颉刚与早期中国民俗学·[郭佳]顾颉刚大禹神话传说研究与“层累造成古史说”的提出
·[马竹君]顾颉刚“层累说”的再审视·[李雪南]顾颉刚先生妙峰山调查方法探析
·[陈泳超]陌生的田野·[赵李娜]中国现代民俗学与历史地理学的开创与扭结
·[李政君]1930年前后顾颉刚学术理念的变与不变·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及其他》
·[王学典]“顾颉刚研究”应更多地纳入到学术史范畴中去·顾颉刚:我怎样进了商界
·1893年5月8日 历史学家顾颉刚出生·《顾颉刚全集》:“顾学”宝山有经典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