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16日电(记者 宫苏艺)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由中国民俗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和北京民俗博物馆联合主办的2012“礼仪中国”东岳论坛开幕,东岳书院揭牌仪式同时举行。40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汇聚一堂,以礼仪为切入点,围绕“礼仪文明的历史源流及人文内涵”、“礼仪文明在中国社会的地位与作用”等论题进行交流,旨在促进对全球化时代中国文明主体性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关怀。据悉,“东岳论坛”已举办四届。
【相关报道】
专家建议:孩子成年时可恢复取字
新华网 2012年01月17日 10:30:17 来源: 北京日报
“中国孩子在自己的成年礼时,可以恢复取字,延续古老的礼仪传统。”昨天,在2012“礼仪中国”东岳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贺学君如此建议。该论坛由北京民俗博物馆主办,中国民俗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和市文物研究所协办,40余位与会专家学者,为古老的中华礼仪文明在当代的延续纷纷贡献真知灼见。
“礼是中国文化之心。我们经过近30年的高速经济成长,如今是该将‘礼’的教育与推广提上议事日程的时候了。”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著名历史学家彭林说,在中国文化里,礼是国家典制的宏纲细目,是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基本原则,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全套规范,也是指导人们内外兼修,文质彬彬,成圣成贤的内在理据。但是,中华礼仪文明丰富庞大,要从哪些方面着手,继承恢复它们呢?
不少专家建议,应找到几个“抓手”。其中,作为六大基本礼仪的成年礼,便是最好的“抓手”。贺学君认为,礼仪的传承和培养要从青少年做起,成年礼是再好不过的选择。“成年礼的传承,既需要延续一部分古代成年礼的内容,又需要结合当代生活,否则无法与现实生活发生联系。”贺学君认为,古代的成年礼上,孩子要告别乳名,取一个字,以此象征自己告别孩提时代,走向成熟。这是个非常好的传统,可以在今天延续。在结合当代生活方面,家长在孩子成年礼时,写一封寄托着浓厚亲情和希望的信给孩子,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著名民俗专家萧放已经开展这方面的课题研究。他建议,礼仪文明的传承,不仅要注重礼的内容,还要注重礼的形式、礼器、礼的修持等;应结合人们的心理需求,比较现代西方礼仪,在恢复传统礼仪的同时,重建当代礼仪的规范。
为了持久传承中华文化,在论坛开幕的同时,主办方还揭牌了北京东岳书院,并为多位专家颁发了书院的聘书。东岳书院将以位于东岳庙的北京民俗博物馆为运作主体,融合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资源,通过举办高端学术论坛、讲座、教育培训等,围绕“尊老孝亲”、“尊师重教”、“慈善博爱”、“政风清明”、“重信崇义”、“仁恕宽和”、“知书明理”、“克勤克俭”、“慎独律己”、“自强不息”等10个主题,弘扬传统文化。(记者 李洋)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12年01月17日 07 版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