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中国民俗学会2022年年会征文启事——民众之学:民俗实践与新文科建设
·CFS会务║就会员会籍管理问题致广大会员的一封信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会员部
会员资格
会籍管理
会员信息
会费缴纳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历届年会
2022年两会专区
2021年会专区
2020年会专区
2019年会专区
2018年两会专区
2017年会专区
2016年会专区
2015年会专区
2014年两会专区
2013年会专区
2012年会专区
2011年会专区
2010年两会专区
2009年会专区
2008年会专区
历届代表大会
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
专题研讨会
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
学会成立3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嘉兴论坛
昆仑论坛
东岳论坛
海峡两岸学术论坛
中国节日文化遗产保护论坛·温州会议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中美日民俗学暑期学校
2016年暑期学校试点
2017年暑期学校
2018年暑期学校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1年会专区
首页
→
中国民俗学会
→
学会会议
→
历届年会
→
2011年会专区
[孙丽霞]当前我国民俗博物馆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
孙丽霞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0-19 | 点击数:4655
•中国民俗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
当前我国民俗博物馆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孙丽霞
(广东省佛山市博物馆)
摘 要:目前民俗博物馆建设面临着基础薄弱、发展滞后、民俗文物流失、毁损严重等一系列困难,而保护民族民俗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民俗博物馆肩负的刻不容缓的重任。这种形势下,民俗博物馆如何走出困境,建设成为既能很好地履行博物馆社会职能的公共文化机构,又能成为本地区民俗文化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是本文要探讨的。
关键词:民俗博物馆;建设;问题;对策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
[谭淡 白莉]山东省济宁城南两村落民间信仰组织的比较研究
下一条: ·
[孙芳]范县扇面画述略
相关链接
·
[胥志强]现代民俗学中的礼俗互动问题
·
[林继富]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方向与问题导向
·
辽宁大学成功举办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会议
·
[张梦瑶]新文科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专业建设的思考
·
[张勃 孟令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思想渊源和历史逻辑
·
[肖志鹏]新文科建设赋能民俗学发展的作用与路径的研究
·
[彭佳琪 王晓涛]非遗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分析
·
[孟令法]“互联网+”田野实践教学问题反思:作为方法的家庭民俗学
·
[刘明花]河西宝卷展演的场域问题研究
·
[刘蓓]省级非遗馆建设理念、标准与路径
·
[康丽]概念张力与学术自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学科建设的思考
·
[胡燕 胡茜茜 杨雨彤]文化聚落:长江干流人类非遗探析
·
[高忠严]重塑“地方感”:作为象征的昭君节和藏山大王庙会
·
[陈趣联]非遗难题与高校学科建设
·
[毕常新 梁莉莉]物质遗存与共同体凝聚:一个乡村民俗博物馆的微观叙事
·
[白莉 张晓玫 袁浩哲]传统村落数字乡村建设路径研究
·
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建设青年谈
·
中国民俗学会2022年年会征文启事
·
[马千里]中外“非遗”名录制度中社区参与问题的比较研究
·
[胡玉福]非遗扶贫中受益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
/
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
┃
合作网站
┃
友情链接
┃
版权与免责申明
┃
网上民俗学
┃
会员中心
┃
学会会员
┃
学会理事
┃
会费缴纳
┃
2022年会专区
┃
本网导航
┃
旧版回顾
主办:
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