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妙峰山研究会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知识中的伙伴妙峰山研究会

京郊门头沟区为中国民俗文化的发掘工作“树碑立传”
  作者:记者 唐召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5-05-12 | 点击数:6724
 


  新华网北京5月8日电(记者 唐召明)5月8日,在中国现代民俗学发祥地妙峰山立下的首块中国民俗学调查纪念碑正式揭幕。这是为纪念中国现代民俗学奠基人顾颉刚教授对妙峰山实地考察80周年所立下的“中国民俗学调查纪念碑”。当日还是农历四月初一,以香火著称的妙峰山春香庙会也同时拉开了帷幕。

  由中国民俗学会、北京大学、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北京门头沟区文联、妙峰山风景区共同主办的这次活动,是北京市门头沟区深入挖掘区域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永定河文化品牌,实现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转变的又一新举措。

  妙峰山庙会是永定河流域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永定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妙峰山风景区副主任管瑞有介绍,妙峰山虽是北京的一座普通的山峰,海拔只有1291米。能在中国名山录中占有一席之地,究其原因是她有着集佛、道、儒三教和医药、戏曲、民间神话故事传说、历史人物民间崇拜于一体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和历史久远的民间文化内涵。

  据了解,中国民俗学调查纪念碑的碑石为天然石灰岩石质,碑高3、2米、宽2、5米、厚0、5米,四周圆滑,呈不规则长方型。碑阳刻有“缘”、“源”两个篆体大字,寓意“中国现代民俗学与妙峰山的不解之缘和妙峰山是中国现代民俗学田野调查的源头”之意。碑阴刻有400多字的小楷字体立碑记事文,摘要记述了妙峰山民俗学调查80年以来,妙峰山及其庙会在中国民俗学研究领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1925年4月30日,北京大学顾颉刚教授等五人,对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的进香花会进行了为期3天的实地调查。调查后,五位学者分别从自己所关注的角度,从进香花会的来源、组织以及明清两代和当年的进香花会情况做出了多学科的分析和调查。他们的调查文章在当时的《京报》刊出后,引起了学术界的振动。他们不仅开创了中国现代民俗学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田野调查之先河,而且使发源于西方的现代民俗学真正在我国落地生根。此后,妙峰山成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及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学者和学子进行民俗研究的首选之地,妙峰山由此被誉为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发祥地。

  今年的妙峰山庙会是自1993年重新恢复传统庙会以来的第13届春山民俗庙会。其历史可以追溯到400多年前的明初,是北京市民间民俗文化、甚至是华北民间民俗文化的集大成者。庙会的覆盖范围北及东三省南达江浙一带,集中体现了老北京人的生活习俗,是中国最大规模的,原汁原味的民俗庙会。每年农历四月初一是妙峰山庙会的开香日。庙会期间,数百档花会和来自各地的数十万香客都要前来妙峰山拜山进香,十分热闹。(完)

 

  文章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 2005-05-08 20:02:26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妙峰山树起民俗学考察纪念碑
下一条: ·学界追溯民俗学之源
   相关链接
·[彭田菲]仪式操演与身体建构:基于鄂西土家族“撒叶儿嗬” 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靳思怡]西方经典民族志中的田野经验
·[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黄涛]语境理论视野下民俗志书写范式的适度革新
·[胥志强]现代民俗学中的礼俗互动问题·[张宏赡 栾莺]白俄罗斯伊万·库帕拉节田野调查手记
·[李吉安 李羕然]乡村民间信仰的调查与探索·[程鹏]从都市民俗学到现代民俗学:上海都市民俗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徐赣丽 滕璐阳]当代手工艺的都市实践·“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2):现代社会的民俗与现代民俗学”在线上成功举办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2):现代社会的民俗与现代民俗学·[林海聪]图文共现的民俗档案:清代至民国时期妙峰山庙会的多元记录
·[李向振]面向“民众的知识”和知识生产的现代民俗学·[岳永逸]风俗与民俗: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史学根性和民族性
·李扬主编:《走进田野——民俗文化调查札记》·[杨镕]国家级非遗环县道情皮影戏的田野调查报告及反思
·[孙鹏飞 赖晓平]荆楚民歌秧田号子《啰啰咚》的田野调查与研究·[叶涛]关注当下的民俗学
·[徐赣丽]现代民俗学如何可能·[周星]现代民俗学应该把乡愁与本真性对象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