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8日电(记者 唐召明)5月8日,在中国现代民俗学发祥地妙峰山立下的首块中国民俗学调查纪念碑正式揭幕。这是为纪念中国现代民俗学奠基人顾颉刚教授对妙峰山实地考察80周年所立下的“中国民俗学调查纪念碑”。当日还是农历四月初一,以香火著称的妙峰山春香庙会也同时拉开了帷幕。
由中国民俗学会、北京大学、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北京门头沟区文联、妙峰山风景区共同主办的这次活动,是北京市门头沟区深入挖掘区域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永定河文化品牌,实现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转变的又一新举措。
妙峰山庙会是永定河流域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永定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妙峰山风景区副主任管瑞有介绍,妙峰山虽是北京的一座普通的山峰,海拔只有1291米。能在中国名山录中占有一席之地,究其原因是她有着集佛、道、儒三教和医药、戏曲、民间神话故事传说、历史人物民间崇拜于一体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和历史久远的民间文化内涵。
据了解,中国民俗学调查纪念碑的碑石为天然石灰岩石质,碑高3、2米、宽2、5米、厚0、5米,四周圆滑,呈不规则长方型。碑阳刻有“缘”、“源”两个篆体大字,寓意“中国现代民俗学与妙峰山的不解之缘和妙峰山是中国现代民俗学田野调查的源头”之意。碑阴刻有400多字的小楷字体立碑记事文,摘要记述了妙峰山民俗学调查80年以来,妙峰山及其庙会在中国民俗学研究领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1925年4月30日,北京大学顾颉刚教授等五人,对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的进香花会进行了为期3天的实地调查。调查后,五位学者分别从自己所关注的角度,从进香花会的来源、组织以及明清两代和当年的进香花会情况做出了多学科的分析和调查。他们的调查文章在当时的《京报》刊出后,引起了学术界的振动。他们不仅开创了中国现代民俗学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田野调查之先河,而且使发源于西方的现代民俗学真正在我国落地生根。此后,妙峰山成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及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学者和学子进行民俗研究的首选之地,妙峰山由此被誉为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发祥地。
今年的妙峰山庙会是自1993年重新恢复传统庙会以来的第13届春山民俗庙会。其历史可以追溯到400多年前的明初,是北京市民间民俗文化、甚至是华北民间民俗文化的集大成者。庙会的覆盖范围北及东三省南达江浙一带,集中体现了老北京人的生活习俗,是中国最大规模的,原汁原味的民俗庙会。每年农历四月初一是妙峰山庙会的开香日。庙会期间,数百档花会和来自各地的数十万香客都要前来妙峰山拜山进香,十分热闹。(完)
文章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 2005-05-08 20:02:26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