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高自厚]论裕固族源流的两大支系
  作者:高自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8-10 | 点击数:14627
 
在原来的各部落中,头目多数姓“安”,有“裕固头目都姓安”之说。笔者在《裕固族“安”姓来源考查》一文中,以调查资料列表说明分布于各部落、今日各区乡的“安”姓户口。由于“安”即裕固语之“安帐”的首音节,源于“安定”,从源流方面说,源于蒙古人。从明代的安定王到清代的“七族黄番总管”,都要向各部落派遣首领,有的直接任首领,而称“摄政”。直至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建立之时,大头目派往亚拉格部落的“摄政”安得福仍然健在,住牧于韭菜沟乡,其子安永禄因参加工作迁居县城。由于游牧社会的性质,凡派往各部落者,都要携带眷属和牛羊,世居该部落,逐步繁衍成各部落的“安”姓。(33)这就是说,不管东部与西部,各部落都有源于古代蒙古的户口。
从裕固族整体到东西两大部,直至各部落,既有共同的文化特征,是统一的民族共同体,又有古代回鹘与古代蒙古的差异;共同特征是由古代回鹘与古代蒙古的一部分相互融合而成的;这种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存在,正是裕固族文化丰富多彩的表现之一,使裕固族既与古代回鹘和古代蒙古有关,而又不同于古代回鹘和古代蒙古,也同今日的维吾尔族和蒙古族有区别。这不正是裕固族源流两大支系的铁证吗?怎么能说是一“源”一“流”呢?离开裕固族源流的两大支系,裕固族文化特征从何谈起呢?
 
 
现在为本文作如下小结:
1.裕固族全部历史和今日状况,有力地说明裕固族源流中的两大支系;
2.一个民族的源流不管是一支或多支,凡形成一个民族共同体,必然具有共同的文化特征,因而团结为一个整体,具有内在的凝聚力;
3.研究一个民族的族源,不应有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的定式,应从一个民族的历史实际出发,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注释:
①《甘肃少数民族》190、192页,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②《撒里畏吾与蒙古宗王出伯——裕固族源流中蒙古支系的由来、演变及其重大影响》,《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4期。
③《甘肃民族源流》302页,甘肃民族出版社,1991年。
④《民族学通论》五章一节:《民族的概念》,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年。
⑤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
⑥谷苞:《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赖以形成的基本条件》、《西北民族研究》1993年1期。
⑦人民出版社,1980年。
⑧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
⑨《民族知识丛书》之一,民族出版社,1986年。
⑩《撒里畏兀儿东迁和裕固族的形成》,《西北民族研究》1986年1期。
(11)《甘肃民族源流》,甘肃民族出版社,1991年。
(12)详见上编44页、80页,民族出版社,1958年。
(13)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第一分册,164页,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
(14)均见屠寄:《蒙兀儿史记》卷42《出伯传》。
(15)《元史》卷35,《文宗》4。
(16)《明史》卷329,《西域一·土鲁番》。
(17)《明史》卷330,《西域二·曲先卫》。
(18)《明史》卷330,《西域二·罕东卫》。
(19)《明史》卷330,《西域二·罕东卫》。
(20)《明史》卷330,《西域二·罕东左卫》。
(21)米儿咱·马黑麻·海答儿著、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译本第2编283页,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
(22)《明史》卷330,《西域二·安定卫》。
(23)《太祖洪武实录》卷90,洪武七年六月条。
(24)《明史》卷327,《鞑靼传》。
(25)(明)严从简:《殊域周咨录》卷14,《赤金蒙古卫》。
(26)《明史》卷329,《西域一·哈密卫》。
(27)拙作:《裕固族“安”姓来源考》,《甘肃民族研究》1990年3/4期。
(28)《明史》卷330,《西域二·安定卫》。
(29)1953年8月2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肃南、阿克赛筹备委员会成立并改称自治区名称和民族名称的请示报告》。
(30)《关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区名称的说明》,附于1953年7月27日《甘肃省人民政府酒泉专员公署报告》。
(31)以上均据《明史》卷330《西域二》赤斤蒙古卫和罕东左卫传;并《明史》卷198《王琼传》。
(32)《明世宗实录》卷97,嘉靖八年正月条。
(33)以上均见《甘肃民族研究》1990年3/4期。
(本文原载《西北民族研究》1995年01期,第102-110,61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覃乃昌]广西民族学研究50年发展回顾
下一条: ·[和少英]浅论藏文化与纳西文化之交汇
   相关链接
·[杨蕊朵]墨江县哈尼族碧约支系牛皮大鼓舞叙事内容研究·[李向振]冬至节俗源流及其文化内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王华龙]五台山五爷信仰源流研究
·[于玉蓉]连续与独特:“中”之源流的神话学探赜·[朱熹晨]功能主义视阈下的彝族阿细祭火节
·[路转红]裕固族东、西部地区民歌情感色彩的差异性研究·[鞠熙]游观入道:作为自我修行的女性朝山
·[高忠严]中国民间谜语的源流特征与文化价值·[赵晓涛]“越人好事因成俗”:广州蒲涧节(郑仙诞)传统民俗活动源流述论
·[赵晓涛]“越人好事因成俗”:广州蒲涧节(郑仙诞)传统民俗活动源流述论·[贺滟波 刘光洁]“白毛女”故事源流考
·[范小青 钟进文]敦煌学背景下裕固族历史数字化传播的三种思路·[王光荣 王春燕]芒佐支系彝族酒礼歌的功能与传承
·[蒋明智 何海祺]顺德龙母信仰源流·[梁碧容]浅析龙州县天琴文化建构
·[陈日红]扎船送瘟神·[王晶波 韩红]“牛犊娶亲”故事的佛教源流及其演变
·[贺少雅]当代成人礼俗的类型、源流与发展 ·【讲座预告】车锡伦:中国宝卷的渊源和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累积性、地域性(北大,2018年4月13日周五15:00)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