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哈森 田兆元:民俗研究:对象、方法与现实挑战
  作者:哈森 (Hasan M. El-Shamy) 田兆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8-09 | 点击数:14138
 

  2.中西民俗学的起源发展与现实应对

  哈:民俗从人类存在时就产生了,原始人也有他们的习俗和迷信。民俗研究开始时,研究的对象是一个文明社会群体中的落后的原始的部分。民俗研究在欧洲起源,他们研究的是他们自己大陆上的落后群体:农民、山地民、少数民族。在欧洲的文艺复兴之前,欧洲人生活在黑暗的时代。直到法国大革命,有些思想者,比如让·雅克·卢梭,他是浪漫主义的哲学家,他认为人们都有同样的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原始人生活在一种野蛮的状态下,但他们自由又平等,所以他将野蛮人看作高贵的野蛮人。文明发展了,人们开始腐化,换言之,文明腐化了这种高贵,社会冲突增加了,人丧失了他的尊贵,即一种自然的状态。部分浪漫主义哲学反对帝国这个概念,这也是国家主义诞生的时代,人们开始重视“自己国家”的风景、语言、歌曲。同时,国家主义的另一面是异国风情,他们离开欧洲到处旅行,去美国、非洲等国家,他们想去找高贵的野蛮人,一片没有社会冲突的、平等的土地,并且像书中所描述的一个印第安少数民族部落。但他们发现这些野蛮人生活的地方也被腐化了,就像苏丹的续努克部落,他们的国王被认为是上帝,社会上其他的都是普通人,黑人捕捉黑人并将之贩作奴隶。他们非常失望,开始哭泣。于是,具有异国风情的远方的叙事,关于远方的人的故事,还有欧洲大陆落后群体的叙事流行起来。民俗研究的兴趣始于此,这在英国原来被称作“流行的古董”,威廉汤姆斯提出了folk-lore这个概念,也可以仅仅用lore,因为lore代表了关于民间的一种的知识,但既然用了folklore这个概念,就一直使用了它。这就是欧美民俗学起点上的一个背景。

  田:欧美的民俗学大约两百年的历史,这个时间是相对比较短的。中国的民俗学,如果从起源上看,应该至少两千年以上的历史。虽不同于欧美知识者的浪漫情怀,中国的精英在对待民俗文化的态度上也有奇妙的相似之处,那就是认同民间和地方的价值。我们把《诗经》的采集当作中国民俗发展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这样一开始中国的统治者和精英就把民俗当作一种理解地方社会,民风民情的工具,通过观风问俗,改良政治。同时,将民间的音乐歌谣与贵族歌谣和庙堂音乐合编在一起,进行审美欣赏和人格教育。统治者的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合一,构建成一种社会和谐的音符,这是最为出彩的地方。后来,中国文化的奠基人孔夫子和老子分别有重要的风俗思想,把“安居乐俗”的社会看作是理想社会。在儒家典籍里,既有充风的对于民间习俗尊重的规定,也有礼制对于人们行为的规范。好的风俗就是一种最高境界的社会理想,比如杜甫,他的理想就是“再使风俗淳”。中国的知识者一方面是民俗的直接建构者,一方面又是风俗的收集记录者,而收集记录也是为了风俗建设。从社会改造和风俗建设来说,中外民俗学的起源点是很相似的。

  哈:但是,现在的民俗和民俗学有了很多的问题。新的大众媒体形式出现了。人们不再讲故事了,人们没有时间谈话。过去,人们会说:“我们来谈谈。”谈什么并不重要,我们就坐下来谈谈。重要的是坐下谈话本身,这在过去是十分珍贵的。人们与他人交流,但现在人们只与电脑交流。但是,电脑不过是物品,不是人类,还有很多类似的替代品,这都会改变传统的民俗生活,虽然传统民俗仍然影响着大多数人的生活。民俗学家现在的任务之一是对民俗事项的收集和维持。你不能劝说,不能阻止人们去买电视,不看电视,强迫他们去听故事,但你可以做好保存,收集,分类,档案管理,使它们保存并容易得到。就像我现在所做的工作,对于世界民间故事类型进行重新整理和数据库建设。

  田:哈森教授提到的问题是全球性的,传统的民俗正面临消失和改变。我们都在做一件事,保护民俗文化传统,也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保护文化遗产只是我们民俗学所要做的工作之一。现代社会依然是依照特定的民俗生活的,并不是说现代化就没有民俗了,都市化就没有民俗了。民俗随着时代改变是一基本规律,否则我们就不能理解为什么汉代的文化和宋代的文化有那么大的不同,那时没有现代化,也没有电视机,但是民俗却发生改变。现代化的工具,如手机短信,就是传统的祝福的新的表现形式,这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新的民俗形式。现代民俗作为一个工具同样具有很强的功能,比如管理者利用手机短信发送红段子,也是传统的礼俗合一的一种努力。文化的多样性诉求在民俗这个领域得到充分的拓展,民俗学于是面临新的机遇。

  哈:美国民俗学从五十年代以来,也开始关注都市民俗和应用民俗的研究,关注公众民俗生活。这和民俗学诞生之初的浪漫想法不一样了。美国民俗学一方面关注传统的民俗形式,如歌谣故事,想我这样还是依照传统的做法进行世界民间故事的分类研究,这在美国已经很少人做了。但是我虽然70多岁了,但致力于民间故事的数据库建设,我对于非洲和中东故事的文稿有3000多页,这是一定要做的。欢迎中国学者一起来做这项研究。另一方面,美国民俗学也是面向现实,进行美国当下民俗的研究。

  田:与美国民俗学研究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不一样,中国的民俗学目前还是本土的研究,这种本土化越来越严重,甚至高度地域化了。这也是教育制度要求学术研究为现实服务造成的。它有其合理性,但过度的资源化也影响研究的深度。同时,应用层面的简单化,缺少多学科的意识,也容易造成民俗学研究视野的狭隘。美国民俗学也是资源化的,比如中国的民间故事,他们拿去,文化产品生产出来了,反过来在中国赚钱不说,还冲击着本来的文化传统。所以在国际化的研究视野,深度开展应用研究方面,我们得向美国的民俗学学习。

  哈:印第安纳大学的民俗学系有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许多世界知名的民俗学家都是我们学校毕业,或者在我们学校任教,欢迎中国学者和学生前来交流。中国的民间故事很多,但是没有进入国际民间故事检索体系,因此,进行世界民间故事研究的学者,缺少中国方面的资料,我这里指的是英文版的资料。所以,现在的世界民俗学,其实关于中国的东西并不多,因为中国的学者主要是自己研究,所以,世界了解中国,至少在民俗方面并不是很清楚。

  田:中国民俗学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开始重建,现在有近百所院校具有民俗学教学机构和学位点,近十所院校培养民俗学专业或者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中国的民俗学教育可能是世界上目前规模最大的民俗学教育基地,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生也在中国学习民俗学专业知识。确实我们需要交流和向外传达,这是我们未来的任务之一。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求是-社会科学报 2011年08月09日 09时56分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奉先思孝,发扬传统孝德文化 抚今追昔,构建当代和谐社会
下一条: ·“口头传统”不等于“口头文学”:访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朝戈金
   相关链接
·[王京]近代日本的中国民俗研究与相关收藏·[邵雅琪]黄石的女性民俗研究:社会制度的性别批判
·[龙晓添]流动的生活·具体的人:中国民俗学研究对象探蹟·[焦金铎]鲁东地区“拴娃娃”民俗研究
·《民俗研究》:2024年第5期目录·《民俗研究》:2024年第4期目录
·《民俗研究》:2024年第3期目录·《民俗研究》:2024年第2期目录
·《民俗研究》:2024年第1期目录·[邓启耀]相、义、法:民族艺术的认知与研究方法
·《民俗研究》:2023年第6期目录·[张海鑫 卡吉加]藏族游牧性别文化与民俗研究
·[魏静力]佛教中国化视阈下的“打喷嚏”民俗研究·[孟令法]对象、方法与理念:家庭民俗学发展谫论
·[兰维]明清浴佛节民俗研究·[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民俗研究》:2023年第5期目录·《民俗研究》:2023年第4期目录
·《民俗研究》:2023年第3期目录·[蒂莫西·坦盖利尼]民俗学显宏镜——计算民俗学面临的挑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