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民俗研究》2023年第4期(总第170期)
目 录
| 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 |
|
|
| 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 |
刘铁梁 |
5 |
| 钟敬文“民俗学是现代学”思想与中国民俗学“朝向当下”的转向 |
杨利慧 |
11 |
| 钟敬文与“人民口头创作”:因缘、调适与影响 |
祝鹏程 |
23 |
| 钟敬文的口头文学观及其现实意义 |
刘先福 |
34 |
| 方法论的本土与世界:以钟敬文与松村武雄的学术交流为核心 |
彭牧 沈燕 |
44 |
| |
|
|
| 民俗史 |
|
|
秦及西汉前期私人畜养未成年奴婢之风探析
———以简牍材料为中心 |
张梦晗 |
52 |
| 端午竞渡献祭本意新考 |
连雯 |
61 |
| 鱼腥草的图文书写与本草知识建构 |
林海聪 |
69 |
祖籍符号的建构:从个体的家族记忆到集体的历史记忆
———以“直隶枣强”移民为中心的考察 |
刘德增 徐晓青 |
80 |
| |
|
|
| 民间文学 |
|
|
| 神话原型结构的实践民俗学阐释 |
户晓辉 |
90 |
复杂类型及其表演
———以打哑谜的故事(AT924)为例 |
王杰文 |
96 |
徐文长机智人物故事与传说的转换
———以AT1577B盲人挨打型为例 |
吴新锋 林恺雯 |
104 |
| |
|
|
| 民俗观察 |
|
|
| 文化遗产的旅游化与旅游的文化遗产化 |
孙九霞 |
117 |
新古典结构-功能论视角下民族文化遗产的结构转型
———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为例 |
张继焦 张爽 |
124 |
| 燃灯意象:仪式化民俗与沉浸式光影艺术空间 |
邓启耀 |
135 |
| 分合之间:日式酒吧跨文化交换中的商品与礼物 |
张一璇 |
14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李中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