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民俗研究》

首页民俗学文库民俗学刊物《民俗研究》

《民俗研究》:2025年第4期目录
  作者:《民俗研究》编辑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5-07-30 | 点击数:43
 

《民俗研究》2025年第4期(总第182期)
目 录  


学术前沿    
数字技术驱动的民俗学知识生产 吉国秀 5
民间信仰中“动物与宗教”议题的现代性转向 袁朝晖 15
民俗学视域下手工艺研究的新可能
——兼论民俗学的知识生产问题
滕璐阳 22
     
“妙峰山调查百周年纪念”专题    
在民俗中发现民史:1925年妙峰山进香调查的学术意义 陈峰 公坤 35
从信仰团结到家国一体
——妙峰山庙会集体主义精神的历史演变
张青仁 42
     
“风俗与文明”专题    
回归“风土”:重建一种比较文明研究的视野 张帆 53
季节节庆视角下的山川与社会
——以云南鸡足山接佛和火把节为例
舒瑜 63
以风俗修复世界:北京房山大石窝的采石与社会 鞠熙 张巧坭 76
文明与风土之间:青年博厄斯的两次学术“出走 张力生 90
     
非遗论坛    
遗产空间中的文化接触与认同构建
——基于喀什和青州古城的案例解析
许峰 董玉洁 10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新文化空间生产
——以济宁宣阜巷为核心个案
张兆林 114
     
民俗史    
具身与权力:论荀子礼俗观的规训维度及其策略 陈晨捷 123
传说在地化的多元路径:玉女修真传说与泰山后石坞信仰空间的互构 于晓雨 133
多元主体协同构建集体记忆
——深圳中北部地区“迁海复界”历史叙事的生成机制研究
刘晓春 144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李中彦】

上一条: ·《民俗研究》:2025年第3期目录
下一条: 无
   相关链接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民俗研究》:2025年第3期目录
·《文化遗产》:2025年第2期目录·《文化遗产》:2025年第1期目录
·《文化遗产》:2024年第6期目录·《文化遗产》:2024年第5期目录
·《民俗研究》:2025年第2期目录·《民俗研究》:2025年第1期目录
·《民俗研究》:2024年第6期目录·《民俗研究》:2024年第5期目录
·《文化遗产》:2024年第4期目录·《文化遗产》:2024年第3期目录
·《民俗研究》:2024年第4期目录·《遗产》 :第九辑目录
·《遗产》 :第八辑目录·《遗产》 :第七辑目录
·《遗产》 :第六辑目录·《民俗研究》:2024年第3期目录
·《文化遗产》:2024年第2期目录·《民俗研究》:2024年第2期目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