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合西方主流理论 描述印度底层社会复杂性
庶民研究学派引入了西方多种理论资源,结合印度复杂的社会语境加以糅合创造,使得它能够描述印度社会特别是底层经验的复杂性,同时揭示被阶级压迫的历史叙事所遮蔽的性别压迫、种姓压迫以及宗教迫害的历史。
庶民研究学派的命名来自于葛兰西所使用的批评术语“庶民”(Subaltern)。葛兰西的所谓“庶民”,意指意大利南部尚不具备阶级意识的农民。而庶民研究学派的这个概念则是高度情景化的,它可以指农民、贱民、部落民,也可以是妇女或者相对西方处于弱势地位的印度本土社会。庶民研究学派相信这个术语保持流动性有利于避免本质化倾向,恰当描述印度复杂的权力关系结构。庶民研究学派吸取了葛兰西对于大众文化的积极看法,但是批判葛兰西所谓无所不在的“霸权”,认为这实际上最终否定了庶民的自主性与能动性。
庶民研究学派也同阿多诺等人一样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但批评阿多诺等人对于大众文化的负面看法,认为大众文化是庶民自主意识与主体性的表达,是有积极意义的。
同时,庶民研究学派还借鉴了以赛义德为代表的后殖民批评,但他们的核心分析术语“庶民”具有高度的流动性,这使得他们能够轻易地将种姓、阶级、性别等其他压迫机制纳入分析中,将关注的焦点从东西方不平等的权力等级关系转向“内部殖民”。此外,他们也将后殖民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糅合,关注东西方女性之间的不平等权力关系、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对于本土妇女经验的遮蔽或扭曲性再现以及西方女性主义与印度本土父权制有意或无意的合谋等问题。
庶民研究学派的学术研究也受到英国新左派的启发,但是他们认为其文化研究是精英主义与都市主义的。庶民研究学派认为,在印度这样的第三世界国家,在人口统计学上占据主体地位的是广大的农民。而绝大多数工厂的工人是流动工人(migration workers,即我国所称的“农民工”),他们在本质上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因此,庶民研究学派更多关注在国家生活中居于更加边缘地位的农民和农民工、贱民以及部落民的文化经验,而不是欧洲意义上的工人阶级亚文化研究。此外,与英国文化研究不同,庶民研究学派不仅关注庶民当下的文化表达,也将目光投向历史,在历史当中寻找庶民反抗的踪迹与积极意义,恢复庶民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文学院)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刊网 2011年08月02日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