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焦·
神话:东西方文明求同存异化解冲突的沟通之“桥”
新华网西宁7月23日电(记者 马勇 王大千)西王母、后羿、嫦娥、宙斯、雅典娜、所罗门王、阿喀琉斯……炎炎夏日,中国青藏之巅迎来了东西方诸神的聚会。
7月18至21日,昆仑神话与世界创世神话国际学术论坛在青海省西宁市开幕,来自10多个国家的60多位学者以神话之名展开了东、西方本源文化的对话。
神话,是不同文明间求同存异化解冲突的沟通之“桥”——在这场跨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跨越地域、种族和民族宗教的论坛上,东西方学者达成了共识。
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吉狄马加说:“我们今天聚在一起,是为了探讨一个生动而多元的话题。这个话题属于幻想的孩子,属于慈爱的母亲,属于通灵的祭司,也属于宇宙万物,因为它是神话,是人类总容易沟通、最容易相互理解的文化语言。”
二十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人类的战争与和平惊心动魄,人与自然的冲突刻骨铭心。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神话学研究却方兴未艾。
论坛上,东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当今世界,战争、冲突和愈演愈烈的物质主义、自然失衡,让人们重新思考生存与死亡的意义。在不断遭遇的灾难和挫折面前,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期望寻求人性的复归、身心的净化和安宁。而神话,正是其中的一条探索之路,因为它是世界与人类由来、人与自然关系的最初始解读。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人类的生命和历史记忆中,曾经有过集体无意识的存在。但无论是东方神话,还是西方神话,作为人类最古老的原生记忆,神话至今依然存活在不同种族、民族的文化基因中。
“神话文化所代表的价值观,也是一种维系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力量。比如,现在在台湾,还有很多人尊崇昆仑神话、信西王母,每年也都有很多台湾人来青海寻访昆仑山和西王母的遗迹。”台湾东吴大学的鹿忆鹿说。
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说,在东方神话特别是在古老的中国各民族神话价值体系中,一直倡导着一种朴素的哲学思想,那就是对自然的尊崇,对神灵和英雄的敬畏以及对不同个体生命的热爱。人类作为这个地球上的物种之一,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所有的生物的生命延续都是相互依存的,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许多古老的神话都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要善待别的生命和物种,而只有这样,人类和地球的未来才充满着希望。”吉狄马加说,“古代神话所蕴含的与自然和平共处的价值取向,在这个人类正在经历的后工业化时代以及明天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现实作用。”
正因为如此,参加此次论坛的东西方学者有着这样一个共识——神话或许是不同文明间间求同存异、化解冲突的沟通之“桥”。
“今天的神话研究表面看是很深奥的学院式的讨论,但它们实际上都指向一个很基本的问题——文化是可以包容和理解的,这是一切人类活动的基础,是消弭战争,减低冲突危机,让人类携手文明进步的一个最基本的东西。”朝戈金说。
荷兰莱顿大学教授梅尼克说,最好是能去学会欣赏、理解别人的神话文化,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在保持差异的同时多向大家展示共同点,这才能为世界和谐、和平的主题带来益处。
朝戈金认为,神话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有望成为不同文明间求同存异、化解冲突的沟通之“桥”。是因为神话具有的广泛大众文化基础和共通性。比如,很多神话中都有大洪水灾难,都是讲人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惹怒了神灵,神灵才降灾惩罚人们。这对于今天过度开发、滥用资源,物质主义等倾向有很深的现实意义。今天的人类更应该思索怎么存在和发展。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教授雷戈尔认为,神话的模式体现了人类的思维模式,现在的人们应该从古代神话中学到一些东西。“尽管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有很多不同和改变,但是人的情绪、心理、精神方面的很多东西自古以来都是一致的。每一种神话及其背后的文化都是值得尊重的,彼此尊重才能长久共同地存在。”
文章来源:新华网 2011年07月23日 14:03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