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萨满教是历史上以东北亚通古斯人为核心的原始宗教.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北亚、北欧、北美诸多民族的自发宗教。萨满教覆盖面之广,对世界许多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影响之深,是其他任何一种原始宗教所无法比拟的,故成为世界性的研究课题。满族千百年来信奉萨满教始终不渝,其萨满文化最为完整、最为典型。流传至今的萨满祭祀神词,十分丰富,弥足珍贵。本文详细介绍了近几年来在中国东北松花江畔满族聚居地区所发掘的大量满语文萨满祭祀神词,指出萨满神词是满族萨满信仰的载体和集中表现,它所反映的思想意识和世界观,真实地阐明了萨满教的宗旨和广大满族人民的希冀与追求,具有鲜明的务实精神和功利主义特征。同时这些世代传承下来的神词,又是典型的民间口头文学创作、民间艺术的结晶,有很高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价值。
萨满教的神词即是萨满进行祭祀活动时所唱的神歌。最初这些神歌的歌词是用满文写在神本之上的,世代相传,绵延不绝。满语萨满神词是满族萨满教信仰的集中表现,它所反映的思想意识和世界观,真实地阐明了萨满教的宗旨。在清代,满族自帝王公候到平民百姓,对神词十分珍视,正如乾隆所说:“我爱新觉罗姓之祭神,则自大内以至王公之家,皆以祝辞为重。”(1)但是在乾隆初年,由于众多满族人渐次放弃满语改学汉语,导致靠累世相传的萨满神词“原字原音渐致淆混”,乾隆深感问题的严重,“若不及令改正垂之于书,恐日久讹漏滋甚。”于是“凡祝词内字(yun)不符者或询之故老或访之土人,朕复加改正……共纂成六卷,庶满洲享祀遗风永远遵行弗坠。”(2)这部6卷的书便是《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的满文本,于乾隆十二年(1747)问世,乾隆四十三年(1778)由宫中付梓。乾隆四十二年(1777)爰命译成汉文,乾隆四十五年(1780)汉译本《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付梓问世。
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由乾隆亲自润色修改的数十首萨满神词载之于《典礼》一书中,尽管它们已经被儒化了,但依然是研究满族萨满教的宝贵资料。满族民间广为流传的萨满神词,自然早在乾隆初年便已成体系和规模了。据史料记载,清太宗皇太极即位后曾说过:“所谓萨满书牍者早有考究,而今荒疏矣。”这里所说的书牍当包括萨满神词在内。可见,在清人关之前,萨满神词就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用满语演唱、满文书写的神词已经广为流传了。
我们最近几年通过对口碑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在吉林地区发现流传至今的满文神本最早的是咸丰三年(1853)十月十三日记录的祭祀神册,以下有同治十一年(1872)的抄本和光绪十八年(1892)的抄本等,当然还有许多神本没有标明年代,但就其内容和纸张而言,恐多出自清末民初。这些世代传承下来的神词,不仅在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等方面有重要研究价值,而且在文学艺术方面也是十分可贵的珍品。
本文拟以口碑资料为主,对满族萨满教神词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作一概括性评述。
一、满族萨满神词宣扬鲜明的务实精神和功利主义思想
萨满教与其他原始宗教一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的宗旨以及在民间的传播,与其功利思想及它和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关。
人类离不开自然界,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前提和基础。远古时期由于十分低下的生产力所决定,人们时刻感到自然界力量的威慑而恐惧。人类依附自然且又惧怕自然的矛盾,反映在原始人类的意识中,便是原始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幼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3)
原始人类在大自然面前,除表现出恐惧和软弱的一面之外,还有为求得生存而向自然索取、抗争的一面。在我国北方,熊是凶猛野兽,人们惧怕它,同时为了自卫和生存又不得不猎取它,食其肉以果腹,穿其皮以御寒。人与熊结下了不解之缘,于是一种对外部力量的“幻想”便油然而生,这种“幻想”萌发了最初的对熊崇拜的观念。
人们对鸟鹊所表现出的预兆感到神秘,这种预兆给人们带来或吉或凶的结果,遂形成了崇拜的意识。满族旧俗立“索莫杆子”祭天,杆子顶端的锡斗内要放些献牲的猪肉、内脏和米谷,请鸟鹊来食,这是,北方通古斯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原始风俗的孑遗。恩格斯说:“人在自己的发展中得到其他实体的支持,但这些实体不是高级的实体,不是天使,而是低级的实体,是动物,由此就产生了对动物的崇拜。”(4)“最初人是按照动物的样子创造神的。”(5)如果我们拂去神秘的宗教面纱,便会发现在它掩盖下的是人们本能的求生的渴望,是向自然界攫取现成成果谋求生存的权利,这是人类早期最朴素、最实际的功利主义,这种对现实的追求被宗教套上了光环之后,才变得扑朔迷离了。
然而事实很清楚,渔猎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所奉祀的神祗多为山神、林神(树神)、兽神、鸟神、鱼神等,以动物神祗为主,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猎物和人身的安全。
采集农耕的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奉祀的神祗以植物和牲畜为主,是多与农业畜牧业有关的星神、畜牧神、风神、雨神、山神等自然神祗,目的是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满族是经过了渔猎向农耕过渡的民族,所以在萨满祭祀中保留了满族及其先民不同历史时期的神祗,承载了他们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经历和宗教信仰。故而我们从满族萨满祭祀中既可看到原始时期已经产生的对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数以百计的神祗,又可了解清代满族进入封建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后,在接踵而来的儒、佛、道等汉族宗教的影响下,许多客神和观念被满族萨满教所吸收和接纳的事实。满族萨满教的性质随着满族迅速封建化而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它从原始蒙昧时期走了出来,成为满族在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武器,但是它还保持着许多原始宗教本色,固守着务实的功利主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