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国务院: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者:国务院办公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6-10 | 点击数:73998
 

八、传统技艺(共计26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167

-187

越窑青瓷烧制技艺

浙江省上虞市、杭州市、慈溪市

1168

-188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

福建省南平市

1169

-189

汝瓷烧制技艺

河南省汝州市、宝丰县

1170

-190

淄博陶瓷烧制技艺

山东省淄博市

1171

-191

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

1172

-192

蓝夹缬技艺

浙江省温州市

1173

-193

中式服装制作技艺(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亨生奉帮裁缝技艺,培罗蒙奉帮裁缝技艺,振兴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

上海市静安区,上海市黄浦区,浙江省杭州市

1174

-194

铅锡刻镂技艺

湖北省荆州市

1175

-195

乌铜走银制作技艺

云南省石屏县

1176

-196

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

青海省湟中县

1177

-197

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

故宫博物院

1178

-198

国画颜料制作技艺(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

江苏省苏州市

1179

-199

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1180

-200

毛笔制作技艺(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扬州毛笔制作技艺)

上海市黄浦区,江苏省江都市

1181

-201

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

1182

-202

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

故宫博物院

1183

-203

白茶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

福建省福鼎市

1184

-204

仿膳(清廷御膳)制作技艺

北京市西城区

1185

-205

直隶官府菜烹饪技艺

河北省保定市

1186

-206

孔府菜烹饪技艺

山东省曲阜市

1187

-207

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

浙江省嘉兴市

1188

-208

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

中国艺术研究院

1189

-209

雁门民居营造技艺

山西省忻州市

1190

-210

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

上海市黄浦区

1191

-211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湖北省咸丰县,湖南省永顺县,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1192

-212

维吾尔族民居建筑技艺(阿依旺赛来民居营造技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文章来源:中国政府网 2011年06月09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依法保护 重在传承:四大活动喜迎第六个文化遗产日
下一条: ·第一个文化生态保护区“前世今生”
   相关链接
·[周玥]刺绣非遗生产性保护中的文化协商与女性主体赋权·[周腾]从故事到非遗:苕瓜打金牛传说的地方实践探颐
·[赵月园]非遗记忆下的民间信仰空间构造·[张竹村]国际非遗保护领域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工匠管理机制分析与启示
·[张多]成为活态遗产:当代中国活态神话的遗产化进程及其思想轨辙·[姚慧]黄河流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姚航]都市民俗的“再嵌入”及其调适:非遗的“异地落户”现象研究·[王心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在地实践:以浙江省“3+N 保护行动(2018-2024)”为主线
·[王翘楚]“网红旅游城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品牌互构实践探究·[王静怡]仪式实践与文化传承:基于岷县宝卷的田野调查
·[王东 蒋楠]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研究·[索朗旺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波罗木刻”传承与创新研究
·[孙佳]中原地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生产与价值重构·[齐琪]从民俗活动到进入春节申遗文本
·[裴世豪]从 “个体认定” 到 “群体赋权”:关公信俗传承困境与非遗治理范式转型研究·[牛聪]从地方文化记忆到国家文化标识:赫哲族“伊玛堪”在“乌日贡”大会中的传承重构与功能特征
·[陆兴忍 车祖萍]基于图文互证的蹴鞠非遗技艺的中日发展与传承研究·[陆慧玲]非物质文化遗产叙事的时间重心:朝向当下与未来的遗产保护理念
·[刘卓越 孙义苏]非遗活态传承中的身份重构:梅庵派古琴传承人的代际实践·[刘玉颖 [俄]Курьянова Т.С.]全球化与本土化对话中俄罗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政策体系建设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