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春节日历:年俗点评
  作者:张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1-28 | 点击数:129555
 

 【春节日历:三十晚上熬一宿】

   “三十晚上熬一宿”

  点评:农历年最后一天,俗称“年三十”,又称“除日”、“岁除”、“除夕”。“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新的一年自此而始,旧的一年至此而终,这是旧岁向新年转换的关键时刻,节俗活动也最为丰富。

  贴春联、包饺子、滚汤圆自然是要做的,此外还要摆供桌,贴神祃,挂家谱。另有许多细节活,如缸里要打满水,灶里要抱足柴,院里院外要扫除干净等等。到了晚间,要关上大门,前横一根“拦门棍”,据说可将鬼怪挡在门外;院中还要撒上芝麻秆,俗称“撒岁”,据说可防扫帚星(姜子牙的老婆);要悬挂灯笼,俗称“高照”,据说可使新年里生活更美好。当然,除夕活动的重中之重还是吃年夜饭和守岁。年夜饭,也叫年羹饭、分岁筵、团年饭,讲究菜品丰盛,全家聚饮,其乐融融。守岁就是“三十晚上熬一宿”,烛火彻夜长明,人们通宵不睡,或聊天,或游戏,坐等旧年的离去,新年的来临。

  俗话说,“一年不赶,赶三十晚。”赶三十晚,赶的就是那顿全家团聚的年夜饭,赶的就是全家人围炉夜话一起辞旧迎新的温馨。如今远离故乡的人是越来越多,赶三十晚的人也越来越多。

  北京联合大学 张 勃

  联文:阖家欢聚团圆夜 百族同歌幸福年

  撰联:中国楹联学会 刘太品

  对联书法:清华大学 晁岱双

  日历设计:本报美编 袁 昕

  《光明日报》2011年02月02日 01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岭南民间信仰“众神和谐”
下一条: ·敖其:蒙古族的传统小年
   相关链接
·[张兴宇 李有明]传统节日的新媒体传播与地方性知识再生产·[张隽波]民国历书中的春节标注及年俗话语建构
·[张勃]北京春节的传承与变迁·[闫冬]茶灯、龙灯、鼟锣:铜仁万山春节习俗的共有家园构筑
·[闻云峰]彝乡的“年味”:云南省洱源县松鹤村吹吹腔春节演剧的调查研究·[汪欣]谈人工智能时代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陶书敏]春节祭祖的体化实践与象征秩序·[齐琪]从民俗活动到进入春节申遗文本
·[李牧]共舞:海外华人春节庆祝中的舞蹈与舞会·[李梦娴]文化群体记忆视角下春节民俗传承
·[巴莫曲布嫫]保护非遗一定要有双重视野:植根中国,融通世界·[王晨阳]论春节对优质教育的贡献
·中国春节 人类非遗|巴莫曲布嫫:春节是促进文化对话、助力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康丽]非遗保护与性别平等:春节申遗成功说起
·[李向振]现代文明视野中的中国春节及其时代价值·[朝戈金]春节的文化内涵与当代意义
·[杨秀]让年味儿重新浓烈起来·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 权威访谈丨中国年味世界共享——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谈“春节”申遗成功·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